求道的志向,他爸爸朱松在饶州当官的时候,快不行了,就嘱咐他说:“胡宪、刘勉之、刘子翚这三位,学问深得很,我敬重他们。我死了以后,你得拜他们为师。”朱熹一听,就去找他们学习了。这胡宪啊,是胡安国的侄子。高宗那时候,还禁伊洛之学呢,胡宪和刘勉之就偷偷地抄程颐的书,日夜背诵。刘勉之还在山里盖了个草堂,自己在里面读书,种地自给自足,对世上的事儿那叫一个淡泊。刘子翚呢,是韦合仲的儿子。
朱熹啊,他小时候就拜了刘勉之为师,跟胡宪、刘子翚这些人天天一块儿讲学,学生们那是一个接一个地来。刘勉之还把自己的闺女嫁给了朱熹。朱熹能得到儒家学问的正统传承,就是从刘勉之这里开始的。
后来,朱熹听说延平府的李侗是罗从彦的学生,罗从彦又是杨时的学生,杨时还是程颢、程颐的弟子。朱熹一听,这关系链可以啊,直接徒步去找李侗求学。从李侗那里,朱熹得到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些儒家经典的传承,还写了本《四书集注》,成了后世儒教的祖宗。
朱熹的学生蔡沈,也是个厉害的,写了本《书经传注》。朱熹还跟张栻、吕祖谦这些人交朋友。张栻啊,是张浚的儿子,大家都叫他南轩先生。吕祖谦呢,是好问公的孙子,人称东莱先生。吕祖谦的曾祖父吕希哲,跟程颐是哥们儿,以儒家的德行名扬天下,所以吕家的子孙都传承了中原的文献学问。
朱熹在外边当官当得好好的,皇上突然把他调回来当兵部郎官。可兵部侍郎林栗不乐意了,说朱熹到处带着几十个门生,模仿春秋战国那些名士的风范,还想学孔子孟子到处讲学,用治世的规矩去约束他们,那简直就是捣乱的头子。朱熹一听,得了,我还是回家吧。
后来啊,太上皇驾崩了,孝宗皇上那是哭得死去活来的,给太上皇守丧三年,群臣多次劝他按照规矩早点结束守丧,他都不听。还下诏让皇太子帮忙处理国家大事。孝宗皇上在位二十七年,最后把皇位传给了太子赵惇,这就是光宗。孝宗退位后,被尊为寿皇圣皇帝,住在重华宫。
光宗皇上啊,想杀那些宦官,那些宦官吓得不行,就开始挑拨寿皇和光宗、皇后的关系。光宗皇上心里犯嘀咕,解不开这个结。正巧光宗皇上得了心病,寿皇买了好药,想等光宗来重华宫的时候给他。那些宦官就在皇后耳边嘀咕:“太上皇弄了个大药丸,等皇上的车驾一过,就要投毒,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这江山社稷可怎么办啊!”皇后一听,心里就恨上了。
没过多久,宫里办宴会,皇后提出让嘉王赵扩当皇太子。寿皇没答应。皇后就拉着嘉王去找光宗皇上哭诉,说寿皇有废立之心。光宗皇上一听,就信了,从此不再去朝见寿皇。皇后看光宗皇上宠爱黄贵妃,就趁着光宗去祭太庙,住在斋宫的时候,把黄贵妃给杀了,对外宣称是暴病身亡。
第二天,光宗皇上要去祭天地,结果风雨大作,祭坛上的蜡烛都灭了,仪式没法进行,只好作罢。光宗皇上听说黄贵妃死了,又遇到这种变故,吓得心病更重了,从此不再上朝,政事大多由皇后决定。皇后那是越来越骄横。
寿皇听说光宗皇上病了,急忙去南内看望他,还责备了皇后。皇后那叫一个恨啊。光宗皇上病好了点后,群臣请他去朝见寿皇,他都答应了,结果皇后一拦,就没去成。
光宗皇上自从生病不上朝以来,胡晋臣和留正两个人齐心协力辅佐朝政,国家还算安定。寿皇病了,光宗皇上和皇后却去玉津园游玩。兵部尚书罗点请光宗先去看望寿皇,光宗没答应。起居舍人彭龟年连着上疏劝谏,光宗都不理。群臣一个接一个地上疏请求,光宗都以病重为由推辞了。彭龟年、黄裳等人奏请让嘉王去重华宫探病,光宗这才答应。嘉王一到宫里,寿皇就感动得痛哭流涕。
寿皇圣帝驾崩后,光宗皇上称病不出,留正和赵汝愚商量请寿圣母吴太后出来主持丧事,尊高宗皇后吴氏为太皇太后,寿成皇后谢氏为皇太后。叶适对留正说:“皇上不去主持丧事,用什么理由向天下人交代呢?现在嘉王长大了,如果早点让他参与政事,那些疑虑和诽谤就会消失了。”留正一听,觉得有理,就带着宰相们去上奏说:“皇子嘉王仁孝早成,应该早点立为储君,以安定人心。”结果光宗皇上没答应。过了六天,光宗皇上才批了个条子,说:“这事得慢慢来。”
话说赵汝愚和留正他们啊,看着光宗皇上那病怏怏的样子,心里头就琢磨着,要不咱把皇位给嘉王吧。正合计着呢,光宗皇上突然在朝堂上晕过去了。这一下可急坏了大家,赵汝愚、叶适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