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长得那叫一个标致。她为了不被贼寇侮辱,就跳进了枯井里。结果还是被人用钩子给钩了出来。那些士兵一看费氏长得这么漂亮,都争着抢着要。费氏灵机一动,大喊道:“我可是长公主,你们要是敢对我无礼,我肯定会告诉我家主人。” 众人一听,赶紧把她带到李自成面前。李自成让内官一审查,发现她根本不是长公主,就把她赏给了一个叫罗氏的部校。费氏又骗罗氏说:“我其实是皇室的后裔,按道理不能随便苟合,希望将军能选个好日子,咱们风风光光地成亲。” 罗氏一听,高兴坏了,赶紧摆酒设宴,喝得那叫一个欢。费氏怀里藏着利刃,就等着罗氏喝醉。等罗氏喝得烂醉如泥的时候,费氏瞅准时机,一刀割断了他的喉咙,然后自己也自刎了。李自成知道这件事后,大吃一惊,下令把费氏好好安葬了。
后来,有内臣把太子献给了李自成,李自成封太子为宋王,可太子根本不向他屈服。辛亥那天,李自成下令重新安葬先帝和皇后。弄来了两口棺材,用红漆棺材安葬先帝,用黑漆棺材安葬先后。还为先帝戴上了翼善冠,穿上了衮玉和渗金靴,皇后也穿上了相应的袍带。这明朝啊,历经十六位皇帝,一共二百七十七年,就这么亡了。
大臣们听说了这事儿,一个个都以死殉国。大学士范景文带着他的妾室,户部尚书倪元璐一家十三口人,左都御史李邦华,副都御史施邦曜,大理卿凌义渠,兵部右侍郎王家彦,刑部右侍郎孟兆祥带着妻子何氏、儿子章明、儿媳王氏,左谕德马世奇的妾室朱氏、李氏,左中允刘理顺带着妻子万氏、妾室李氏以及儿子、婢仆等一家十八口人,太常少卿吴麟征,左庶子周凤翔带着两个妾室,检讨汪伟带着妻子耿氏,户科给事中吴甘来,御史王章,御史陈良谟带着妾室时氏,御史陈纯德、赵馔,太仆寺丞申佳允,吏部员外许直,兵部郎中成德带着母亲张氏、妻子张氏以及儿子,兵部员外金铉带着母亲章氏、妾室王氏以及弟弟金錝,光禄寺署丞于腾蛟带着妻子,新乐侯刘文炳带着祖母和弟弟,左都督文耀以及妹妹、子孙男女一共十六人,驸马巩永固带着乐安公主和子女五人,惠安伯张庆臻一家老小,宣城伯卫时春全家,锦衣卫都指挥王国兴,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珪,锦衣卫千户高文采一家十七人,顺天府知事陈贞达,副兵马司姚成,中书舍人宋天显、滕之所、阮文贵,经历张应选,阳和卫经历毛维、张儒士、张世禧带着两个儿子,百户王某,顺天府学的五个教官,这些人的名字都没留下来,还有长州生员许琰,他们全都死了。在这些死难的大臣里,孟兆祥是守正阳门的时候,死在了门下;王章、赵譔是大骂敌人,英勇就义;范景文、申佳允、刘文炳、卫时春是投井自尽;金铉、滕之所、阮文贵、张应选是跳进御河而死;施邦曜是喝药自杀;凌义渠是扼喉而死;巩永固和乐安公主、张庆臻是自焚而死;其余的大多都是上吊自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话说那襄城伯李国桢,听说皇帝和皇后的棺材被抬到了东华门外,还搭了个棚子放着。这来来往往的百官,路过那儿都吓得跟耗子见了猫似的,没一个敢进去看看的。可李国桢不一样啊,他头也不梳,帽子也不戴,头发乱糟糟的,深一脚浅一脚地就朝着棺材那儿跑去。到了地方,“扑通” 一声就跪在棺材前,哭得那叫一个伤心,眼泪鼻涕一把抓。
这时候,李自成的部下看到了,就把李国桢给抓了起来,带到李自成面前。李自成一看,哟,这不是襄城伯嘛,就想着劝他投降,好声好气地跟李国桢说:“哎呀,李大人,识时务者为俊杰,你要是肯投降,以后保你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李国桢一听,挺直了腰杆,不卑不亢地说:“要我投降也行,不过你得答应我三件事。第一,祖宗的陵寝可不能动;第二,必须得用天子的礼仪安葬先帝;第三,太子和二王可不能伤害。你要是答应了,我立马就投降。” 李自成一听,这事儿也不难办啊,就满口答应了下来,还亲自把李国桢扶了出去。
后来,李自成还真就按照天子的礼仪,把愍帝也就是崇祯皇帝葬在了田贵妃的墓里。这下葬的时候,那场面可冷清了,就只有李国桢一个人穿着丧服,徒步跟着去送葬。到了陵墓,把事情都办完了,李国桢又趴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哭完之后,还作了好几首诗,来表达自己对先帝的思念之情。做完这些,他就在皇帝和皇后的寝陵前,上吊自杀了。这李国桢,也算是个有气节的人啊!
还有个叫汤文琼的老百姓,看到愍帝的棺材路过,那是悲痛欲绝,一头撞在石头上就死了。这李自成的部队虽然在大街小巷横冲直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