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朝的新气象,看起来欣欣向荣。
小皇帝果如其言,见事很慢,十件政事九不表态,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
他收到的奏折报告,大都是这种套路:
鼓吹先皇仁政,新皇仁德;然后本地艰难,民生苦顿,久盼甘霖;方法是求皇帝开内帑,或减免赋税。如能感动皇帝,实行上述仁政,他们就能获得天下士林赞誉,士绅大户歌功颂德,大送万民伞。这时代的名臣干吏,就是这么练出来的。
所以,皇帝的意见是:问一下户部李尚书,不影响收支用度,朕没意见;问兵部尚书,不影响九边防御,朕没意见;问一下工部,不影响治水通路,朕没意见。
没机会见皇帝的各地观员,开始觉得,六部尚书比内阁还要重。六部尚书开始觉得,挡枪技巧很重要。校哥儿开始觉得,勉力支撑这摇摇欲坠的大明,先保留这套班子,很重要。
搞不懂,后来咋玩脱滴?
至于皇帝关心了的最后一件事,往往是军务外交、大项拨款、重要任命。他愚钝,所以打破砂锅问到底,请忽略文采,直白表达,明确数据,对比往年,这……,清贵的文臣们哪做得来,简直有辱斯文。
于是,皇帝垂拱,清平无事。天启朝就以这样的节奏,平稳起步,如果没人搞事的话。
金琉璃,红墙面,朝天门,五更天,地面和屋瓦都铺着一层浅浅的霜。
但早起入朝的人们,心头火热。
今天这一场,都是有备而来的。
连小皇帝也是,夜里突然叫人写了封旨意,王安公公都没来得及看。
今日朝会略有不同,多了些座位
小圆凳,厚垫子,小靠背,专为年老的阁老尚书准备。舒适却不失礼,此举引来一片赞誉。
可惜,不久后,画风开始转变。青袍区的人们,礼貌的排队发言。
“百善孝为先,庶母亦是母”
“先皇遗言,岂有不尊”
“后宫权柄,无人执掌,势必滋生权宦……”
风向渐渐统一,统一要教育皇帝。
小圆凳上站起一人,刑部尚书黄克瓒。
“先前,臣有疏明言,选侍接圣母不恭,遇皇上失礼,亦足以尽其失。必欲邀恩于皇上者,推先帝之遗爱,父子之间,人所难言,而深言之,则不能无罪耳……”
好像在附和众人,也好像帮皇帝挡了一挡
校哥儿观察下来,这大明的嘴炮官司,一般都发生在青袍区,红袍一般不出手,出手就是重手。至于尚书、阁老级的,开口后,基本就一锤定音了。
今天不一样,炮的是他本人。连顾命大臣,都不好直接挡。
校哥儿慢慢开口:
“李康太妃娘娘,为朕庶母,已有一载。朕岂无感恩敬孝之心。然而,朕之生母,十五载生养之恩,岂非更深。诸位爱卿可知,圣母皇后因何郁郁而终?”
“嘘~~~?”群臣深吸一口冷气。
校哥儿举袖掩面,哽咽叹息。
“朕先前言,此乃天家密事,当庭议论,有失国之体统”
“朕若册封李康太妃为太贵妃,奉为后宫之首,当以何面目,见圣母皇后灵牌?”
皇帝生母的死,竟与李康妃有关?然后,她还成了皇帝养母。这,算宫廷阴谋吗?
来,你们谁来接住这个瓜?
“诸位爱卿,莫在逼迫于朕了”
热闹的朝堂……瞬间无声,只有那哽咽的公鸭嗓子,一字一字的慢慢说着
“若恐刘老太妃年老,后宫无主,及早选后就是了”
诸位君子,有点难堪,也只能以袖掩面。
情绪难控的皇帝更衣去了。这也是大家的放水时间,赶紧商议去吧。
两炷香后,朝会重开。皇帝眼眶红红,群臣有点尴尬。
这事整得。
但酝酿好的剧情,终归得上演。
“阿哼~阿哼”
“臣有疏,弹劾辽东经略熊延弼”
据说历史上就是因为撤了熊延弼,建奴才能攻陷沈阳辽阳,步步做大。
校哥儿留中不发,就是想在朝堂上看看,都有什么人在弄老熊。
这人是吏科给事中姚宗文,你们浙党的人。
校哥儿不露声色,看了一眼孙尚书。孙尚书却微微看了一下方首辅。
老怨妇闭目养神,老神在在,人畜无害。
“臣弹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