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与白再香,白杆兵与酉阳兵。听从孙传庭的劝告,秦良玉又扩了一卫军,加上先前老兵有一万多人,而今扣除留守部队,就能拉出八千队伍。至于酉阳,一直跟着石砫有样学样,所以两军合一,一万五千,已经是一支非常强大的力量了。
石砫军走的是忠州、酆都,酉阳兵走的是彭水、武隆,一路肃清了重庆以东奢崇明留下的各族辅从军,逐步掌控了长江沿岸。与秦良玉想的不一样,其实她们并没遇见像样的抵挡。那些大小土司,看到白杆、酉阳的旗帜转身就逃,而且最搞笑的是,从头到尾他们就没打出过旗号。如此看来,奢崇明设想的一呼百应确实有,但投机的人多,投入的演出却很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往前打通兰市、长寿、木洞三站,就能兵临重庆了。
而在南边,孙传庭已经收复了綦江。他在桐梓一战耽搁了些时间,一方面等待遵义后方报平安,一方面,漫山遍野的抓俘虏很耗时间,毕竟是一万多爬山健将呢。押运回去遵义开荒扩地,很香。
至于张彤,跑得很快,估计这会儿回到重庆了,没抓到也好,若非他一路传播恐慌,綦江不会收复得如此简单。
与校哥儿的判断一样,有他们在,奢崇明哪有那么容易吞下全川?但校哥儿还是估错了一件事,他任命的此战总司令,还是要换人了。
-----------------
收到厂卫警报后的第四天,皇帝终于等到了四川各级官方奏报。有些很搞笑,说什么“人马延绵数里,尘烟铺天盖地”、“尸横遍野,嘉陵江水三日染红”之类的,尽是夸张形容词,却没有半点有用数据。所以,只能招他一通骂。
唯有一封奏报他看了又看。这人,很有水平。那就是朱燮元的奏报。
“有厂卫通报,援军将发,成都无忧也。奢贼强悍,然兵多而不精,又无得力器械,急切无法破城。所谓叛军势大,连横合纵,更是表面假象。众土司各怀心思,虽皆为世代姻亲,却也是世代仇雠,常有领地市赏之争,难以齐心协力。如奢崇明女弟,水西安家女主奢社辉,与崇明子奢寅就因争地而大打出手。况且当年奢家争立头人,各有推选,我大明皆不允,只推奢崇明登位。故而,奢贼并无过人威望,能叫一干土司头人臣服。”
“臣所忧虑者,日后之战局也。是日后战局,亦是西南百年之局。若叛乱延绵,西南百年糜烂,一如成祖至宣宗年间之交趾,叫我深陷泥潭,疲惫不堪。故此战之难,不在战场,难在于施政方略,难在于人心向背也”
“臣知陛下意在改土归流,但今日时机未至,只得徐徐图之。臣有分化一策:陛下可多册封些小土司头人,招为兵马,叫他攻略瓜分那些世家领地,一如推恩令,可以化整为零”
这方法,非常能行!校哥儿不知大明后来是如何平定西南的,大概用的就是这招吧。
这和他的想法有点异曲同工。朱燮元想用金字塔中部的人,把那些顶层拉下马。校哥儿想的却是一步到位,叫底层直接掀翻上层。欧洲人已经地理大发现、科技大爆炸了,他不想大明还有地方停留在奴隶社会。
朕的意思,看来孙传庭没与你好好传达。不怪你俩,怪这西南观场太过复杂,有做事的,有赚钱的,有被贬的,有镀金的,上下如何推心置腹呢?还加上各省之间抢夺资源,相互栽赃挖坑,不乱才怪。
朱燮元的方法,大乱没有,但西南还会小乱不断,变成小土司之间的争打,一直打到民国年间。怎么办,以他判断,陛下若不颁旨说明,没有改土归流之心,眼下就无法安抚人心,这场仗,就会打个不停。
他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朱燮元谋虑甚远,老臣附议!”
“陛下当明旨告示,不会改土归流”
看来,就时代眼界而言,朱燮元算是顶级的了。
无奈,校哥儿只能顺路占点便宜了
“孙尚书啊!西南之乱,还是先前吏检不够细致,吏部的人,要好好考核考核了”
“老臣遵旨”
得,孙尚书一脸严谨,心中暗乐,吏部又有了由头继续洗牌,洗成陛下的一手好牌。
“陕西急报!陛下旨意未至,兵部侍郎兼九边巡视大臣梅之焕,已先请回乡丁忧”
丁忧是大事,关乎官员个人名节,当然皇帝可以不允,叫“夺情”,尤其是这种大事当前。
但梅老师已经回乡了,叫人再回来有点不厚道。
“去岁大行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