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述说着牧人的坎坷,天地的不公
整座城市都在轻轻唱和
“去吧,叫兄弟们都一起”
“就说,明日,汉人与蒙人同胞们,战斗在一起”
夜渐沉,了望塔上的灯光,依然一闪一灭。这已成草原上着名的风景,遇见风雪天,不辨方向,靠着这盏灯,就能找到镇沙。
这盏灯还能亮到几时?
阳光照样升起,战火照样降临。
牛角号声之中,建奴兵马已经逼近内城。因为失陷外墙被后金人作为掩护,昨夜四座菱堡,也通通毁于火烧。幸运的是,通过地道,里面的守军均已撤回内城。而今这四面七米多高的内城墙,成为了镇沙城最后的依仗。
,!
后金换了一波攻城人马,科尔沁蒙古人,手段是,攻心。
“投降吧,否则满城鸡犬不留”
“再不投降,就要放火了”
“都是蒙古人,来科尔沁,有的是丰美的草场,继续当快乐的牧人”
打不过,就加入,这是草原上盛行千年的规则。否则匈奴、东胡、义渠、鲜卑,那些部族哪去了呢。就算都是蒙古人,小部族分合聚散来来去去,普遍得有如吃饭穿衣。
然而回应他们的,只有弓箭。这与以往,不一样。
以往,包围一个部落,干掉反抗最激烈的那一小波人,就会举族投降,扔下武器,顺从等待收编。
但是,剩下的守军最多也就三千,怎么如此倔强,汉人给你们灌了什么迷魂汤?
黄台吉拿起一根从明人手上缴获的千里眼,往城头一看。上面站的人,五花八门,男女老少都有
看来昨日用牧人做肉盾,起到了反作用。心中一个咯噔,他叫来了传令兵,这样的蒙古人,不能留了。
“呜呜~~”
战斗再一次打响,但后金人并非一拥而上,而是使用轮战。
困兽会拼命,不能急,黄台吉要控制战损,利用人多的优势,慢慢消耗守军的火器库存,还有体力。
待到对方万人敌用完了,牧民们拉不开弓箭了,才发起雷霆一击。
学习其父,他坐在马扎上,轻轻拿手磕着头盔,计算着各种声响。快了,两个时辰,就能收尾。
“啾~啾~!”
天空中的海东青,发来凄厉的警报声,随后,地平线上,响起急促的马蹄声
“wurrra!乌拉!”
不知何处冒出一群蒙古骑兵,大约有三四千,对着后金人的后队发起了冲锋。
外围警戒呢?怎么还被这些散兵游勇冲了进来?
黄台吉不得不调集骑兵,进行拦截。对方的战力,竟然还不弱。这不是散兵游勇,而是分散放牧的内喀尔喀部族,组兵回援了。
待到赶走这支兵马,天也快黑了。镇沙城,又成功为自己争取了一日。
不,不止一日。
“嘭!”“嘭!”
远方的天空,炸起了两枚信号弹,与此同时,镇沙城了望塔上的钟声,被剧烈敲响
大明援军来了,满城都是欢呼。
-----------------
新一期的大明时报,有一版是密密麻麻的按手印签字,请愿者是全国各地的朱家穷人。
热身了好久,刊登了好几期报道的藩王问题,随着一部《宗藩新例》的颁布,而翻开了新篇。
出五服者,获取一次性补偿后,不再领取宗禄,士农工商自主。王爵宗室,如大臣一般逐级享受土地优免,多出者一律收取赋税。巧设名目侵占民地、私占山林、私设税卡而败坏皇家声誉的,如福王,蜀王等,均罚没大量土地,以示惩戒。今后一切有法可依,宗蕃也得守规矩。
校哥儿将这事压这么久,一方面作为筹码,等机会抛出。另一方面是,厂卫查实,亲戚们都没有造反的意愿和能力。
“郑老太妃如何了?”
“无妨,是心病,问题不大”
校哥儿实在不想再见到那张丑恶胖脸了,就把送温暖的工作交给了小皇后。本来,平儿与郑老太妃也有些故事的,但她心善,不愿去痛打落水狗。
“仁寿宫女们如何了,可有被她责罚受伤的”
“有是有,两边都安抚好了,陛下放心”
这老太太还:()明天再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