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拂过紫禁城,琉璃瓦上依旧是金灿灿的,但那红墙,似乎没有从前艳了。
红依然是红,是加了柔和哑光的红。若是后世人,当能看出这是“莫兰迪红”。
叶向高知道,紫禁城刚装修过。
皇帝不可长居西苑,搬回禁宫又睹物思人,因父悲恸。所以小装修一下,好像只粉刷了宫墙,屋顶接了“雷针”。变化不大,历时很长,据说是不愿多花钱。
额刮除丹朱铅汞之类重金属,改用茜草、花椒之类植物颜料,老费钱了。更别说重测水质,重铺管道
但户部查阅的内帑账目上,确实没花几个钱。
叶向高清楚,其实这事不简单,正如小皇帝越是坦诚,越是看不透。
但给予老臣的信任尊重,却又无以伦比,日常政务不过问,只是默默盖印子。
他只管军国大事,但又很有主见,说话不绕弯。
还要啥自行车?难得糊涂呗。
正如这宫墙,反正差别不大,甚至更顺眼了。
甚至更舒适了,重臣们的早午朝之间竟有专用餐厅,上的全是可口的热菜。
食不言。饭后叶向高放慢了脚步,等到机会,轻轻开了口
“世程看过福建的奏报了?”
世程是首辅史继偕的字,这世上没几人能这么称呼,皇帝都不行。一般得叫史阁老、首辅大人。
但叶是前前朝的首辅,论资历,这么称呼对方,反有放低身姿找亲近的感觉。
史继偕很讶异,两人都是福建人,却很少直接交流,更不可能交心。
不仅是辈分和立场的关系。
福建人的团结很出名。但外人不知道,福建人的团结是清晰分层的。说福州话的叶向高,不可能与说闽南话的史继偕一条心。即使都说闽南话,晋江人也先顾着晋江人,才会去考虑同安人。这种狭隘的团结,五百年后也没变。
“福建巡抚商大人,任期将满了吧”
两人答非所问,却心有灵犀,也都看出了对方忧虑。
小朝会开在军机室,复盘澎湖海战,仍是沈寿岳讲解,但沙盘变大了,澎湖列岛变渺小了--与旁边的大员岛相比。
光看沙盘就知道大员有多诱人,福建是丘陵重重叠叠重重,八山一水一分田;大员除了当中耸立的一坨山脉,四周尤其西边一条阔长的平地,还河网纵横,上面还标着“一岁两熟三熟”的夸张注解。
福建两巨头不由又对视了一眼。果然,皇帝又又又知道了。
“疍民船夫不畏生死,驾小船纵火,以同归于尽之姿,逼降红夷人”
“若非侥幸将对方舰队堵在澎湖湾中,我军无法在大洋中战胜对方,八成被对方击溃”
“此战缴获大船四艘,残船七艘,小船若干,解救我大明渔民凡三千两百”
在皇帝授意之下,这场战争的讲解,细节与真实略有出入,便于夹带。
“沈卿,朕有不明,这泰西船,造价多少?”
“登莱计算过,造400料盖伦船,大抵要5万两白银”
“泰西人驾驶价值数十万、近百万的海船,冒着风浪来大明,只为通商?诸位爱卿,可知为何?”
诸位阁老大臣,出身南直隶、浙江、福建的居多,此时,却只能保持沉默。牵扯太多了,在这国事艰难、四战之时,谁愿多事?
况且小皇帝都明示了,他要的是开海,这意味着东南必有动荡,巨大的动荡!
搞不好再来一场倭寇之患都有可能
当年的倭患究竟怎么回事,东南大臣们心中各有答案
没人开口吗?小皇帝微微一笑
“其中其中必有暴利可图!”
打破沉默的竟是户部尚书毕懋良。
哦,对,他在福建担任过督粮道、布政使,甚至认识“水军小将”沈有容,甚至与海盗都打过交道。
但其他重臣仍然不言,校哥儿心中叹了一口气。
“差锦衣卫查实吧”
“福建巡抚商周祚的奏报,诸位爱卿都看过了吧”
这封奏报竟然与澎湖的八百里捷报同时入京,这就是任命沈有容(假装是袁可立)为主帅的好处了,开战太快,当地文官来不及知晓,才闹了大笑话:商巡抚建议,红毛与倭寇海盗如疥藓,不是大患却很难根治,不如将其驱逐往大员,与他安身之处,不再为患沿海
这“驱逐”用得很好,事实上的执行将是“谈判劝退”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