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
涂家的家丁护院丫鬟婆子,全部都来到了秧田边上,今天涂晋要来一次总动员。
没办法,涂家还有四五十亩水田。
得抢在朝廷诏令下达之前,将这些秧苗插到水田里去。
等涂晋姗姗来迟时,村民们也陆续来到了田埂上。
天儿还有些凉,但是涂晋依然是自告奋勇,第一个挽起裤脚就下到了秧田里,然后吩咐家丁护院丫鬟婆子们,都下田。
至于村民,则全部留在田埂上观看。
地主下田干活,佃户站在田埂上观看,这也算是一道奇特的景观。
拔秧苗的活儿,不用涂晋太仔细教,就是把秧苗拔出来,然后一捆一捆的捆起来就行,但是不能伤到秧苗。
拔了一批秧苗之后,涂晋将人分成三组,十个人留下继续拔秧苗,十个人负责搬运秧苗,剩下的人则分散在附近的水田里去插秧。
“乡亲们!”
涂晋来到一块水田,然后说道:“咱们现在这叫插大秧,插大秧的时候,要保持一定的间距,不能挨得太近。”
此时田边两头,各有一个小厮,他们手里有一根棍子,中间则栓着一根长长的草绳,这是用来定位用的。
毕竟水田太宽了,要是不定个位,这秧插一会儿,估计就会歪歪扭扭的,用这个做一个横向定位,插出来的秧,就是一排一排的非常整齐。
待定位做好,涂晋拿着一把秧苗,然后一根一根的分拨之后,再插到水田里,他一边做示范,同时也向田埂上的村民,还有涂家的家丁护院丫鬟婆子讲述。
“都看清楚了,就这么宽的距离就行。”
只是涂晋的话还未说完,田埂上的一个老汉却惊恐的说道:“插得这么稀,太浪费水田了。”
“这样还想产量翻番?”
“简直就是胡说八道。”
“呵呵!”
涂晋闻言笑着道:“李二伯,这便是粮食翻番的真正原因,若汝不信,大可以不按照我的方法种,到时候如果收成不如我种的水稻,可不要埋怨我。”
“不试就不试......”李二伯哼了一声道:“我种了一辈子的田,还从未见过这般种田的。”
“这么稀稀拉拉的种下去,夏收能收到粮食,那才奇怪。”
“原以为汝有什么好法子。”
“哼!”
说着,那李二伯扭头就离开了。
有了李二伯带头,很快就有其他村民跟着离开。
他们虽然种的是涂家的田,但收获的粮食是他们自己的。
见走的人不少,涂晋高声道:“如果按照我这种方式种,夏收产量若是不能翻番,除去减免三年佃租,我涂家给大伙补齐原来的产量。”
“???”
田埂上的村民顿时一愣。
这小子疯了吧。
有必要这样吗?
但是涂晋觉得有必要,他相信新的种植方式,肯定会增产,翻番这是必然的事情。
这种间隔插秧法,在后世已经得到了应证。
再说现在他又捣鼓了土化肥,虽然抵不上后世的化肥,但是肯定比他们之前的强。
现在可是乱世,今年又是一个好的年景,雨水充足,能让大伙儿多收些粮食,涂晋觉得比什么都强。
“诸位!”
“请相信我。”
“水稻只有这样种,才会增产,以前的方法已经过时,秧苗之间挨得太近,彼此互相争抢营养......”涂晋苦口婆心的道:“就如同一碗粥,以前是三五个人一起吃,现在是一个人吃,大伙儿觉得哪一种方式能够吃饱?”
“水稻跟人一样,它们也需要营养。”
闻言,原本已经走了的村民,有一部分人停下了脚步。
虽然他们没有试过这种方式,但是涂晋说的好像有些道理。
“咱们还是试试。”
“即使最终产量没有翻番,大不了少收一些,这几年大旱都熬过来了,还怕多熬一年吗?”
“景寒也是为了我们好。”
“咱们试试。”
说话的是袁虎,他将已经走了的一部分村民招呼回来,然后对涂晋说道:“景寒,我们相信汝,即使未能翻番,也不用汝给我们补,但是减免三年佃租,汝得说话算话。”
“补!”
涂晋高声问道:“以前一亩田产多少稻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