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因为有了赵无疾这篇日记,冬月十五日全体放假迎接三烈士。
棺椁是被一群投奔而来的江西老表顺路抬回的,这里面就包括苗石的母亲和亲妹妹,还有些怕王家报复的百姓,以及寻亲的百姓。
抗虏卫分完田产钱粮成立好三司农会后要北上了,所以朱慈灿令轻伤的跟上队伍,重伤的交给本地农会照料,以后伤愈后这些伤兵将带领农会守护胜利果实。
至于牺牲的三名烈士,朱慈灿和众人研究后决定托投奔吉王府的江西百姓抬回长沙府安葬,毕竟这里离长沙府不远。
一路上,苗石的母亲和妹妹都很悲伤自责,如果不是因为解救他们母女,这些孩子怎么会死,因为救他们母女搭上三条人命和那么多人重伤,这无论如何劝解都难消心头内疚。
所以,一路上母子二人抚棺而行不停歇的呼喊三人名字让他们魂兮归来!
翻过陡峭的三界山,走过曾经战斗过的石牛寨镇,镇上百姓听说抬的是抗虏卫战士家家户户在路两边烧香纸祭拜。
走过岳州地界终于要进长沙府,苗家娘子心事重重的看着久别重逢的亲闺女,闺女很懂事,她可能也感觉到强烈的不安和茫然。
长沙府是个什么地方,吉王真的有他们说的那么好吗?这些孩子的亲人会不会怪罪怨恨她们母子,还有此后靠什么生计…
天阴沉沉的,风很大,呜呜的发出悲鸣声,有点冷,好像要下雪了。
一路都是被剥了皮的小松树林,一路都是扶老携幼南下流民,突然,视线前方出现两列无边无际的人墙,还有数百和抗虏卫一样装束的学生兵,他们全部翘首以盼看着山坳口出现的三具薄棺材。
近了,更近了,流民被分流进第一救济点,抬棺材的江西老乡则被这些年轻孩子团团围住。
他们神情肃穆的接过三具棺椁,而后把三面红色的旗帜郑重的覆盖在棺椁上,而后:
“敬礼,”
“全体默哀,”
“鸣枪迎接烈士…”
在一阵沉默后,数百年轻人分立两边对着天空放了八轮排枪,而后听见隆隆的炮声。
炮声过后,棺椁在沉默中缓缓前进,他们踏着整齐的步伐,似乎每一次踏步都地动山摇。
有两个孩子还有亲人,他们声嘶力竭的哀哭着,但他们没有一丝怪罪苗家母女的意思。
所有来自江西的老乡都有男女学生招待,包括稀饭肉粥热水馒头垫底,老人还有学生扶持,体弱的幼儿更有人帮助背着抱着。
这亲人般的招待彻底打消两母女的不安,接待她们的是两个漂亮的女学生,十七八岁年纪,一个下颚有颗美人痣的女学生自我介绍叫白雪,她来自陕北,生她那晚下了很大的雪,所以她大给她取名白雪。
只是,她大加入义军生死不知,她娘带着她和弟妹加入南下逃难队伍,她最小的妹妹没走出陕西…
她温言细语一路向女儿倾述不停,又极亲昵的拉着女儿手走路,仿佛她和自家是久别重逢的亲人。
说到苗石她脸有浓郁的担忧和挂念,她对苗花说:“你哥有点大男人主义,他特别固执,当时我是不同意他读军校的,可他从不管不顾,大娘你以后得多管管他…”
这女子说话,怎么感觉是自家媳妇口吻…
官道两边越来越厚的人墙打断了苗家娘子的思绪,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流民大部分已经认同了他们的新身份,所以视吉王及吉王府的学生兵为子弟兵,他们用微薄的薪水卖了香纸祭拜迎接三烈士,很多人更是眼含泪水悼念。
越靠近长沙府城人墙越厚越多,路上的工厂作坊更是自发摆了供桌路寄,一时间,整个长沙府弥漫在悲愤之中。
终于,一座高大的城墙出现在苗家娘子视线中,随着越走越近,那巍峨高大的城墙越发壮观。
城墙上站满了密密麻麻的人头,他们把未烧的纸钱往绕城而过的棺椁撒,一时间,长沙满天都是飘飘洒洒的纸钱。
棺椁从北绕南至西临湘门,这是王府的方向,他们在用赵无疾希望的方式带烈士最后看一眼这片热土。
苗家母女愕然看着这三丈来高的巍峨巨城,看着脚下水泥马路,绕到西边,突然眼前出现一座如巨龙横江似的大桥,这桥在滔天江水中纹丝不动的屹立着,而且桥上站满了低头默哀的大小学子。
再加上一路看见的高楼大厦(统一两三层高世子楼),平坦宽敞的石板马路(水泥路),高大的城墙,巍峨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