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祭台,朱慈灶看了眼拟写的祭文突然丢在一边直抒胸臆道:
“大明已经病入膏肓千疮百孔,如此穷途末路之际,还有诸多仁人志士筑起血肉长城卫我河山,寡人很欣慰,也很悲痛,寡人常言:天下非一家一姓之天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不应该忘记这些为国牺牲之英烈,一个忘记英雄的民族是最悲哀的民族,泱泱华夏亿万人口,竟让撮尔蛮夷横行京畿,他们真当大明无人吗?”
话筒和喇叭是最近仿造出来的,因为技术原因,所以有很多吱吱的杂音,但即便如此,吉王朱慈灶的怒吼依然传遍湘江两岸。
“我们的英雄用壮举证明,蛮夷奴寇不过尔尔,万余义士便能杀敌九万降敌四万,寡人相信,英雄虽逝精神永存,寡人更相信,待明日,我百万雄师定能扫清寰宇还大明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济济多士,作孚万邦。英灵所视,既乐且康。英灵所葆,福祚绵长。魂兮归来,以返故乡!魂兮归来,维莫永伤!”
悲怆苍凉的《大明魂?祭奠曲》被历经战阵的王丫丫中尉指挥敲响,《祭奠曲》主乐乃金戈铁马(编钟),副乐乃军中大鼓。
古老的编钟“铛铛铛”五个慢节拍后,军鼓会适时一锤定音,然后重复同样的节拍,直到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急,直到长眠的战士似乎被这金戈铁马唤醒。
轰隆隆礼炮声从码头依次响至桃花岭烈士陵园,数万礼仪兵四人一组用手抬着棺椁缓慢走过小学堂,跨过橘子洲大桥,绕过初高级中学,经过岳麓山大学堂,他们的灵魂将永远俯瞰这片他们热爱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