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的后代,相信在未来某个更加幸福的时代,他们或许能找到将国家从压迫和奴役中解放出来的方法。
不幸的是,这种途径和方法不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我们也只得听天由命。”
由于指挥官受伤,三国的军队一时间没有追击逃走的波兰军队,这让他们安全的到了奥斯曼帝国。
这位一直试图改革波兰却始终没有成功的王给自己留下了最好的葬礼,他带走了他的敌人,呼唤了他的子民,为波兰留下了种子,这就够了,不是吗?
塞利姆接到波兰国王死去的消息时已经是深夜了,他没有说话,而是默默思考着波兰沦落至此的原因。
此时波兰的社会结构和数百年前并没有什么区别,贵族巨头富可敌国,权势滔天。
大量无产贵族游手好闲,市民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中小贵族具有忧患意识但不构成强大势力,而占据全国70人口的农奴阶层处于政治层面的“耳聋眼瞎”状态,他们已经被大贵族霸占压榨了几百年,导致这一群体几乎陷入到彻底的麻木状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在大贵族的控制下,他们不在乎国家政策的变化,不在乎国际局势的变化,对改革派和保守派的争斗充耳不闻。
每天繁重的苦役构成了他们一生中的绝对主角。即便发生战争,他们也得继续工作,大贵族惧怕一旦给了他们武装,农奴就会爆发革命或起义。
所以实际上在战争中充当军队主力的是中小贵族阶层,他们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密切关注国家危难的现状,具备充沛的爱国热情和改革意愿。
所以在战争爆发后,他们自备武器,踊跃参军。此外大城市的市民也构成了抵抗俄军的重要力量,但他们的数量有限,仅凭他们是远远不够的。
面对半个欧洲的围剿,法国可以激发全阶层共同抗战,一致对外,因此法国取得了胜利,波兰做不到这一点,失败就成了必然。
这就引出了波兰晚期的又一个重大弊病——农奴问题。
在18世纪末,农奴成了落后制度的典型,西欧各国早在15世纪就通过发达的市场经济和多次起义引发的改革彻底摒弃了农奴制度。
农奴制度成了恶化的波兰体制中最大的毒瘤之一,如此庞大数量的阶层被大地主锁死在田地里,无法进一步发挥生产力。
负责任的说,在斯坦尼斯瓦夫二世统治中后期,波兰农奴的命运已经发生改变。
他和幕僚们注意到了农奴制度的破坏性,但他们又不能一下废除这一存在了几百年的古老制度。
所以他们企图温和地改变包括农奴制在内的许多弊病,这是符合波兰国情的做法。
可是别人不会给你这么多时间了,身处三大强国的交界处,自己又缺乏保护自己的力量,还指望怎么办呢。
弱肉强食从来都是世界的真理。
这也是塞利姆要改革的原因,毕竟在另一个时空,奥斯曼帝国的命运又比波兰好到哪去呢?
感谢p社玩家狂喜,锅漠弱,非非池,天空文豪,青柠,路过的大只佬以及诸位书友的月票,今天很忙,所以发得比较晚。
建议搭配《波兰不会灭亡》二次食用
:()苏丹的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