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让它感到痛苦的地方。
可是每当它来到挡板边缘之时,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电击,身体颤抖着,随后滚落于盒中。在多次尝试之后,它最终放弃了爬出去,即使后来将导线撤掉,它也从未尝试过一次,只是蜷缩在盒子的角落里,眼神空洞,失去了反抗的勇气。
而这和人类多么相似,本来具有着可发展为规则的灵,却被现世的各种规则所形成的篱笆禁锢,以至于如今,放弃了突破的天性,屈从了自身动物的本能,直至生命死亡。就像那位少女眼中的麻木,她或许也曾有过梦想、憧憬,可在现实的打压下,渐渐失去了光芒,变得麻木不仁。
漂亮女人的不幸便在于此,她们几乎被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她们的美貌成为了一种资本,却也引来了无数的麻烦。她们不被要求奋发向上,去追求真正的自我价值,只被鼓励着滑到最底处,享受极乐。
各种娱乐场所、虚荣的社交圈子向她们招手,用金钱、物质、虚荣的赞美诱惑她们。当她们发觉被海市蜃楼愚弄之时,已经为时太晚,她们的力量在失败的冒险当中,早已耗尽,身心俱疲。
在这个风婴过后的尘世间,这种现象尤为明显,社会的动荡、人们精神的空虚,让这种对美貌的扭曲利用更加肆无忌惮。
当然了,陈十一知道,美貌本身,并没有错。
错的是这个浮躁的社会,将美貌当成了一种交易的工具,而忽略了其背后应该承载的真正内涵。
出了电梯间后,陈十一步行在小区休闲区内,与在落地窗观看到的城市面貌截然不同。
在陈十一眼前,高架道阻隔大部分了望向天空的视线,一道道狭小的光柱自高架桥之间的缝隙中透射下来,像是一道道利剑划破黑暗。
这是阿喀琉斯之盾的缺陷,那原本用来抵御外敌、保护城市的阿喀琉斯之盾,在和平时期却成了遮挡天空的障碍。至于在风婴之后为什么不拆除阿喀琉斯之盾的原因很简单,一是破拆难度高,那巨大的结构体、坚固的材质,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在如今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二是在阿喀琉斯之盾的作用下,一线沿海城市确实成了不错的堡垒,有效地抵御了风婴带来的一些次生灾害,若是拆了,哪一天风婴卷土重来,想要重建可就麻烦了。
至于因此而丧失的城市宜居度,在如今这个社会,自然也没什么人在意了。
人们在经历了风婴的生死考验后,更在乎的是生存,是安全,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已经降到了很低的标准。虽然投射下来的光线不够明亮,但足以视路,陈十一走着走着,汽车的轰鸣声便随着点点车灯透过前方小区大门传来,那声音由远及近,逐渐响亮,这说明他要走到街道了。
得益于上层阿喀琉斯之盾的保护,在人们重新回到这座城市,下层只是堆积了不少淤泥与尸骸,场面有些惨烈,让人不忍直视。
但马路基面并没有太大的损坏,在将这些废渣清理之后,人们很快决定,下层的马路用于汽车行驶,而曾经的商铺则整体搬到了高架道上,原先遗弃的店铺则化为了一个个停车位,这样既充分利用了空间,又解决了交通和商业布局的问题。并在高架道的缝隙之中建造步梯,用以人们往返于马路与高架道。
简单来说就是建造了阿喀琉斯之盾的城市,纷纷多了负一层,形成了一种奇特而又实用的城市结构。
故此形成了行人走高架桥,而汽车走负一层道路的新交通模式,出人意料的是,新的交通模式大大降低了拥堵程度与交通事故,不过其中应该也更多因为人口减少的原因。车辆在宽敞的负一层道路上行驶,不再像以前那样拥堵不堪,行人在高架道上行走,也有了更广阔的空间,不用担心被汽车撞到。
陈十一很快便走出了小区大门,来到了街道,行走在街道上的陈十一看见前方不远,便有一部通往高架道的步梯,其上,正有不少行人在上上下下,伴随着丁达尔效应,阳光透过云层的缝隙,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束,步梯上的人们好似行走在光中,每个人的身上都被镀上了一层浅白色的光辉,好似充满了希望与生机。
而陈十一快步通过步梯,来到高架道上,始一来到高架道上,阳光倾斜而下,放眼望去,不少人行色匆匆,他们或是赶着去上班,或是忙着去办事,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不同的神情,有焦急、有疲惫、有期待。失去了马路的束缚,行人的空间更大,好似来到了一个个小广场,人们可以自由地穿梭、停留。只不过有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