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了一定的 “高度”,暂时摆脱了肉体的部分禁锢,拥有了更为自由的 “活动范围”。
不仅如此,从一些古老神秘的传说与理论推测来看,“灵” 似乎应该是存在某一种特殊的 “感官” 的,只不过这种感官不同于人类肉体的五官感知,它更为隐秘、抽象。也正是得益于这种独特的 “感官”,当 “灵” 来到 “高处”,挣脱了部分束缚、视野不再受阻之后,它的 “视野” 变得更加 “开阔”,能够感知、窥探到平日里被肉体所屏蔽的一些神秘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在三界论这一神秘古老的理论体系之中,生灵界被描述得广袤无垠、浩瀚无边,其中容纳、蕴含着许许多多与我们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其它奇异世界,这些世界遵循着各自独特的规则与秩序,隐藏着无尽的神秘与未知,等待着人类去探索、揭秘…… 或许梦境,就是那扇偶尔开启通往其它神秘世界的幽微之门。
由此可见,人在睡梦中所邂逅的那些光怪陆离、形形色色的梦境内容,其根源或许便是在自身 “灵” 趁着 “升空”、短暂挣脱肉体束缚的这段特殊时间里,如同一位无畏的探索者,悄然穿越了现实世界的边界,从其他神秘莫测的世界所 “看” 到的奇异景象。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温柔地洒在窗前,唤醒沉睡的人们,此时 “灵” 也完成了它短暂的游历,与肉体再度紧密相依、相互融合,并且将那些在异域的所见所闻,通过一种神秘而微妙的方式传递给了人类自身。
于是,我们脑海中便有了所谓如梦如幻的梦境记忆,那些画面仿佛是来自遥远星际的神秘电波,带着别样的信息闯入我们的意识领地。
然而,恰恰正是因为 “灵” 所窥探到的是其他世界的内容,那些世界与我们所处的本宇宙在规则体系上存在着天壤之别。
越是远离本宇宙、处于无尽虚空深处的世界,那里的规则便越发显得离奇古怪、超乎想象,完全颠覆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习以为常的物理、逻辑法则。而我们人类,作为本宇宙规则孕育下的产物,思维与认知早已被深深打上了本宇宙规则的烙印,大脑的记忆存储与提取机制也是依据本宇宙规律构建而成。
所以当面对来自异域世界、遵循全然陌生规则的信息时,我们的大脑就如同陷入迷宫的孩子,茫然不知所措,难以将这些奇异的梦境内容有效地编码、存储,进而在醒来之后,便极易遗忘那些曾在睡梦中惊鸿一瞥的画面。
进一步探究,人身上似乎存在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惰性,这种惰性在记忆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那便是我们总是习惯于沉浸在熟悉、常规的事物之中,对于那些偏离日常轨道、打破常规认知的东西,下意识地就会产生一种抵触情绪,不愿花费过多精力去接纳、铭记。
仔细回想一下,在此之前或许从未有人留心注意过这样一个奇特的现象:对于一年前发生的某些刻骨铭心的事情,哪怕时光已经悄然流逝许久,我们仍旧能凭借着脑海中的记忆碎片,将当时的场景、人物、情感清晰地勾勒还原出来,那些记忆仿佛被岁月酿成了醇厚的美酒,愈发香醇浓郁。
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于昨晚才刚刚经历的梦境,哪怕在睡梦中它是那般的鲜活生动、扣人心弦,可往往在睁眼醒来的短短片刻之后,那些梦境画面就如同清晨的薄雾,在阳光的照耀下迅速消散,被我们快速遗忘在脑后。
这种看似矛盾的记忆表现,或许从根源上来说,便是受限于人类自身的这种惰性以及不同世界规则差异所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深深镌刻在人类认知与记忆底层代码中的规则使然。
再将目光投向人体内部那神秘的 “灵” 与肉体的互动关系之上,二者如同配合默契的舞者,规律性地时紧时松,一张一弛间展现出一种精妙绝伦的生命韵律。
这种动态的平衡模式,极大程度地保障了连接 “灵” 与肉体的那根神秘 “弦” 的使用年限,让它能够在漫长的岁月中持续承载着生命的律动,不至于因过度紧绷或松弛而早早夭折。就如同一张精心调试的弓弦,只有在合理的拉弓频率与力度下,才能经久耐用,一次次将箭矢精准地射向远方。
不过,世间万物皆有其兴衰更替的宿命,这根神奇的 “弦” 自然也难以例外。或许也正是因为它具备着一定的耐久度,在历经无数次的时紧时松、循环往复之后,依然顽强地维系着 “灵” 与肉体的联系,但岁月的侵蚀与生命能量的消耗终究是不可逆的过程。
哪怕是凭借着精妙的节制运用,让它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