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习以为常、轻松惬意地乘坐飞机穿梭于云海之间的日常情景来说,倘若较真地去探究一番,人真的算是掌握了飞行的本领吗?
飞机确实如一只钢铁巨鸟,稳稳地凌驾于层层叠叠的云层之上,可这究竟是人的自主飞翔,还是借助机械外力达成的 “伪飞行” 呢?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如同陷入了思维的泥沼,让人难以笃定地给出一个是或否的明确答复。毕竟,离开了飞机这一庞大繁杂的机械装置,人类凭借自身的血肉之躯,在广袤天空中不过是无根之萍,瞬间便会被重力无情拉回大地的怀抱。
但反过来说,人真的就彻彻底底与飞行无缘、永远无法凭借自身力量征服天空吗?
答案似乎又并非如此绝对。古往今来,无数先驱者怀揣着对蓝天的炽热向往,凭借着顽强的意志与超凡的智慧,在飞行探索之路上前赴后继。从模仿鸟类振翅的简陋飞行器雏形,到利用热气球短暂腾空的初步尝试,再到滑翔机划破长空的历史性突破,人类一步步向着自由飞行的梦想靠近,尽管过程布满荆棘、艰辛异常,但这些努力无不昭示着,人类体内潜藏着挑战未知、突破极限的无限可能,那翱翔天际的基因,或许早已深深烙印在灵魂深处。
也正因如此,有一个词应运而生,显得格外耐人寻味 ——“如飞”。
它超脱了传统非黑即白的二元判断逻辑,巧妙地在 “是” 与 “不是” 之间开辟出一条充满思辨色彩的第三条道路。这种微妙而独特的界定,恰似一面镜子,精准映照出当下人类所处的真实状态:我们既不完全受限于世俗规则的重重枷锁,沦为按部就班的傀儡;却也尚未彻底参透、掌控那些主宰万物运行的核心规则,达到随心所欲、超凡入圣的自由之境。而是仿若在规则与非规则的朦胧边界线上徘徊、试探,以一种若即若离的 “如态”,努力探寻着前行的方向。
进一步深入探究便会发现,随着人类对某一特定规则的钻研日益精深、理解愈发透彻,利用其蕴含力量的过程也会随之变得越发得心应手、简便易行。
就如同现世生活中,汽车发动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历程一般。从早期粗笨低效、燃油利用率极低的初代发动机,到如今精密智能、能够将每一滴燃油的能量近乎极致榨取的先进引擎,背后是科研人员对热力学、机械动力学等诸多规则数十年如一日的深耕细究。
他们不断优化燃烧过程、改良内部结构、引入智能控制系统,让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能够以更小的能源消耗,释放出更强劲的动力,这无疑是人类巧妙驾驭规则力量、为己所用的生动例证。
然而,无论人类如何聪慧勤勉,规则终究有着其深邃而恒定的本质,宛如高悬于苍穹之上的璀璨星辰,遥不可及又永恒闪耀;而人类,即便站在进化链的顶端,拥有着改造世界的非凡伟力,归根结底,依旧是这茫茫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受限于肉身凡胎的诸多局限。
以佛教用语 “如来” 为例,“如” 代表着真如、如实,是万物运行的本真规律;“来” 则寓意着接近、抵达。从字面意义理解,仿佛蕴含着人类能够趋近、掌握规则真谛的美好期许。
但残酷的现实却是,我们能够感知到规则的存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利用规则的力量改善生活、推动文明进程,可真正意义上的与规则融为一体、达到 “如来” 境界,却依旧遥不可及。可以确定的是,那个理想中的 “来”,在当下,还仅仅停留在憧憬的彼岸。
故此,当人类试图借助群体智慧与协作之力,深度挖掘规则潜力、为我所用时,便会不可避免地遭遇瓶颈。这种瓶颈,恰似一道无形却坚固的屏障,横亘在人类追求无限可能的道路之上。
随着对规则利用程度的加深,到了某个关键节点,无论我们如何绞尽脑汁、优化流程,都无法再精简投入其中的人力、物力与各类繁杂事物。因为人类所掌握的规则运用方式,与真正纯粹、自在运行的规则相比,终究存在着质的差距,无法像那些至高无上的规则一般,仅凭自身意志,便可在任何条件下轻松启动、发挥效力,毫无阻碍地塑造世界。
这一现实困境,让人不禁联想到陈十一在风婴之前那段记忆颇为深刻的某知名品牌手机的发展历程。
外界时常有人诟病该手机公司创新乏力、年年 “挤牙膏” 式的产品升级策略。但倘若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技术研发内幕,便会发现,事情远非表面那般简单。实际上,对于手机芯片这一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与利用,整个行业已然趋近该项技术现阶段的极限。
从最初简单的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