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一位技艺高超的猎手捕获猎物一般,精准地捕获了电子。”
陈十一微微顿了顿,像是要给这些知识留下片刻沉淀的时间,随后继续说道:
“所以,娇,在这里你深入思考一番便能清晰地看出了,究其本质,之所以会出现电这种神奇的现象,根源就在于部分 “鱼儿”,也就是那些电子,因为被金属导体捕获的缘故,它们原本如同精密时钟齿轮般咬合紧密、运转稳定的状态被瞬间打破。
原本它们在磁场中以整齐划一的稳定速度,进行着规律性的 “洄游”,可如今却被外力强行干扰,再也无法维持往昔的节奏,进而显露出电流的外在形式。
也就是说,这些电子只要从那种井然有序的电常律中退了出来,就如同平静湖面被投入石子,泛起涟漪,打破了原有的静谧,自然而然就会表现出电流的状态。
就像我原先和你打比喻的那根内部水流均衡涌动的水管,如果某个不起眼的地方突然破了个小口,那么毫无悬念,我们肯定能看到有水从那个缺口处溅出来。
我们虽无法确凿地确定溅出来的水是否还保持着在水管内部时原先的流速,毕竟它已经脱离了原本的约束环境,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充满变数的 “舞台”。
但是呢,它确确实实已经退出了原先那种循环往复、平稳流动的运动形式。而我们也凭借着自己的肉眼,真真切切地看到它溅出来,由于溅出来的水失去了原先那种封闭循环的状态,于是我们看见了它别样的运动轨迹,而这种运动,在微观的电磁世界里,就是电流本身。
故此,我经过反复的钻研与思索,将这种电子从电常律中退出,从而表现出电流状态的转变郑重地称为失律。它就像是一把钥匙,开启了我们深入理解电磁转换内在逻辑的大门。”
陈十一看向陈娇,继续说道
“娇,很多时候,你看见天空突然出现闪电,便是因为空中原本处于电常律表现出 “隐身” 状态的电子,由于某种情况,比如云层间的强烈摩擦、电荷的大量聚集等,突然从电常律中退出,进入失律状态,从而以电流的形式出现,那一道道明亮耀眼的闪电,就这样划破了漆黑的夜空,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它的存在。
不过你应该也知道,很快天空中的闪电就会凭空消失,仿佛从未出现过一般。
正如我所说,能量并不会凭空消失与产生,只是会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外一种形式。
故此,闪电并没有真正消失,只是从失律状态重新回到了常律状态,好比那群跑出来的‘鱼儿’又回到了它的队伍之中。在那闪电消失的天空空白之处,它们化为了一群我们无法观测的‘鱼儿’,继续开始周而复始的匀速游动,默默地遵循着电常律的规则。
闪电的成因也是如此,只是在鱼群之中,突然有几只‘鱼儿’或是被什么东西影响,速度一下子改变,亦或者是这几只‘鱼儿’方向有所偏离,离开了洄游的路线,总之它的运动形式改变了,不再遵循原本的规律,这时方才被我们所观测,成为了我们看见的闪电。
可或许是这种影响‘鱼儿’运动状态的因素并不长久,只是短暂地干扰了它们,所以‘鱼儿’因为其自身所带的特质,具有回归原本状态的趋势,又回归到了‘鱼群’,回到了原先的电常律,继续在自己的轨迹上有条不紊地游动着。”
陈娇边听,边微微点头,她的大脑高速运转,仿佛要抓住了什么关键,
“所以说,地球上游离的电,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去处?”
陈十一嘴角微微一笑:
“是的,娇,游离的电流消失的途径只有两种。一种就是被磁场捕捉,且大部分是被我们的地球磁场捕捉,因为它呀,从先前的鱼群理论之中,便是这世界上最大的‘鱼群’,有着无比强大的吸引力和容纳力。
至于为什么游离电流会被磁场捕捉,正是由于先前我所说它们的那个特点,电流不能长时间滞留在金属以外的其它任何物质当中,只有金属才能成为捕‘鱼’的网兜。
故此,只要不处在‘网兜’当中,那么附近的磁场便会像真正的鱼群一般,自发地吸纳游离的电流。而这束游离的电流,也像真正的‘鱼儿’一般,对庞大的鱼群有着向往,渴望融入其中,找到自己的归属。
就像是在水中的‘鱼儿’,在它看见附近的‘鱼群’之后,就会本能地、自发地想加入‘鱼群’的运动模式当中,与它们一起游动。
而你也会发现,靠着地球磁场定位的动物,它们也全都是群体迁移,这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