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置于原先那张纸的右侧,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眨眼间,茶几之上正中两侧便左右对称地摆着两张纸张,静静地等待着即将承载的使命。
紧接着,陈十一遂而深吸一口气,在为接下来关键的步骤积聚力量,随后缓缓伸出自己那双平日里操控精密仪器无数次、早已磨炼得无比稳定的双手。
此刻,他的双手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感,稳稳地探向那个神秘的黑色盒子。
随着盒子的开启,一抹奇异而迷人的光芒透了出来,只见两颗散发着淡淡光晕的金属球体静静躺在盒子底部,那光晕如梦似幻。
陈十一眼神中闪过一丝兴奋与期待,小心翼翼地将它们从黑色盒子中拿出,先是把那颗反射着银白色光华、宛如夜空中清冷皓月般的金属球体,轻轻放在左侧那张纸巾之上,金属球与纸张接触的瞬间,竟没有发出一丝声响,仿佛二者早已默契十足。
而另外一颗萦绕着紫红色光晕、恰似破晓时分天边云霞般绚丽的金属球体,自然是被他稳稳地放在与其对称右侧的纸张之上,两颗金属球一左一右,交相辉映,在这略显昏暗的房间里勾勒出一幅神秘而美妙的画面。
而在这第二次放置金属球之后,陈十一这般放置纸张的原因自然是不言而喻。
虽说这两颗金属球体外形已近乎完美球体,经过特殊工艺打磨,表面光滑得如同镜子一般,能倒映出周围朦胧的光影,但正因如此,若直接放置在茶几之上,稍有不慎,它们便可能会因微小的外力而肆意滑动,那对于接下来精确到毫厘的实验而言,无疑是一场灾难。
而纸张所附加上的恰到好处的摩擦力,就如同给这两颗不安分的 “小精灵” 套上了一层隐形的枷锁,稳稳地将它们固定在预定位置,使其不会轻易移位。
在将两颗金属球位置摆得精准无误之后,陈十一没有丝毫停歇,他用左手再次沉稳地拿起了那个决定成败的放电器。
放电器在微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冷硬的金属光泽,它的导线都如同蛰伏的蟒蛇,似乎随时准备释放强大的能量。
只是与上次在实验室里进行演示时不同的则是,即使在这微暗的环境中,光线只能勾勒出人们模糊的轮廓,陈娇却依然能敏锐地观察出,此刻陈十一的眼神格外认真,那眼神犹如深邃夜空里最亮的星辰,汇聚了所有的专注与决心,里面没有了平日里的轻松诙谐,只剩下对科学真理的执着追求。
陈十一再将放电器的导线一端,如同狙击手瞄准目标一般,精准无误地对准银白光晕的金属球后,他微微抬起头,目光扫过陈娇,那目光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正式示意这次非实验室条件下的试验正式开始。
但正如前文所言,一向在科研工作中稳健得如同巍峨高山、从未有过丝毫差错的陈十一,此刻却如同行走在钢丝上的舞者,犯了一次极其微小却可能影响全局的失误。
他全身心沉浸在对实验步骤的推进之中,竟忽略了先前在实验室进行的验证实验里,一个至关重要的细节 —— 放电器的放电是由终端电脑精准控制的。
那台经过专业调校的电脑,拥有着令人惊叹的运算速度和反应能力,能够在毫秒级别的时间内,如同闪电般迅速地完成对金属球的充放电过程,确保整个实验流程如同精密齿轮组一般严丝合缝地运转。
只不过此刻,在这次条件简陋、充满变数的实验中,却没有了那台 “智能助手” 的保驾护航,一切只能依靠人的双手来对金属球体进行充放电操作。
而人的生理机能是有极限的,人的反应时间的上限,已经由其神经系统的构造和传导速度所局限在了 0.2 秒。这个时间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人们来说,短暂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仿若眨眼一瞬,但对于这个瞬息万变、微观世界与宏观宇宙交织的科学领域而言,0.2 秒却如同漫长的世纪,足以让诸多细微却关键的现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忽略这一点的陈十一,此刻已然沉浸在即将开启实验的兴奋之中,他的手指下意识地按下大拇指,向着放电器的启动按钮按去。
不出所料,在这个按下的过程之中,凭借着陈娇那敏锐的观察力和对时间精准的感知,她清楚地判断出,陈十一至少停留了 0.2 秒的时间。
而这 0.2 秒,如同命运悬在半空的天平,悄然倾斜,即将为这场实验带来难以预料的变数,让人不禁屏住呼吸,揪心等待后续的发展。
.
时间究竟是什么?
人们不断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