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子神色匆匆,赶忙找来纸笔,龙飞凤舞地写了一封信。
他的手微微颤抖,额头上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显然内心极为焦虑。
写罢,大皇子唤来一名亲信,郑重地将信交到其手中,急切地说道:“你速速将此信给大将军周雄送去,不得有误!”
那名亲信接过信,点头应道:“遵命,殿下!”随后便快马加鞭地朝着朝廷大军的营地奔去。
大将军周雄在营帐中收到了这封信,展开信纸仔细阅读。
信中的内容尽显大皇子求和的姿态,他写道:“大将军,我知道错了,我愿意向朝廷投降,也愿意坐下来好好谈,别再打了,在打下去只会有更多的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我和太子殿下又是兄弟之间,就当我这个大哥的求求他了,给我们一条活路吧!
……”信件里语句谦卑,语气也放得很低。
周雄看完信后,冷哼一声,
心中猜想着,大皇子此举到底是真的知道错了,还是为了争取时间布防。
他深知大皇子和二皇子的为人,知晓两人都是野心勃勃之人,绝非真心悔改。
但此事关系重大,他也不敢擅自做主,于是决定将信件呈交给朝廷,等待进一步的指示。
大将军周雄看完大皇子李逸尘的书信后,眉头紧蹙,沉思片刻,随即取来笔墨纸砚,书信一封。
他笔触沉稳有力,在信中写道:“启禀皇后娘娘、太子殿下,臣周雄拜上。
今收到大皇子愿意投降之书信,其言示弱,主动提出愿与朝廷谈判。
然臣观其此举,应是为了争取时间,重整军备,以待时机反击。
望皇后娘娘和太子殿下在做决策时,务必三思而行,切不可被其表面之辞所迷惑,以免错失剿灭叛贼之良机,危及朝廷之稳定与江山之安宁。
臣周雄敬上,翘首以盼圣裁。”
写罢,周雄仔细地将书信装入信封,以火漆密封,唤来一名亲信得力的校尉,郑重地将书信交予他。
叮嘱道:“此信事关重大,你带上几个人务必快马加鞭,以最快的速度送达京城,亲手交予皇后娘娘和太子殿下,不得有半分差池!”
那名校尉深知责任重大,神色严肃,双手接过书信,抱拳道:“将军放心,末将定不辱使命!”
说罢,翻身上马,扬鞭疾驰而去,马蹄扬起一路烟尘。
而富州府城内,大皇子在送出信后,并未真正停歇,依旧在紧锣密鼓地筹备防御工事,调派兵力,妄图在争取到的时间里增强自身实力,以应对可能到来的更为激烈的战斗。
而京城内,此时正在举办着皇帝的葬礼。整个京城沉浸在一片肃穆与悲伤之中。
皇宫内外,白色的绸缎飘扬,纸钱如雪般纷飞。
宫廷的乐师们奏响着低沉哀婉的乐章,那悲戚的音符仿佛在诉说着皇帝离去的不舍与众人的哀伤。
长长的送葬队伍缓缓前行,宫女和太监们皆身着素服,低头垂泪。
朝中的大臣们神色凝重,步伐沉重,跟在灵柩之后,以表对皇帝的敬意与追思。
百姓们也自发地聚集在街道两旁,看着热闹,很多人都在相互的小声交谈着。
一些人的脸上满是悲痛与缅怀,有的人甚至忍不住哭泣出声,口中念叨着皇帝的仁德与功绩。
皇后和太子,身着孝服,面容憔悴。
皇后眼中泪光闪烁,强忍着悲痛主持着葬礼的各项事宜。
太子则一脸肃穆,眼中既有对父亲离世的悲痛,又有对未来肩负重任的坚定。
在这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每个人都沉浸在对皇帝的怀念之中,同时也对未来的局势充满了忧虑和期待。
然而,远在富州府的危机尚未解决,朝廷内部的明争暗斗依然是血雨腥风,太子殿下李逸风,他的未来依旧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翌日,太子殿下在宫中正于书房内处理政务,神色凝重而专注。
此时,一名太监匆匆赶来,恭敬地呈上了大将军周熊的书信,禀报道:“太子殿下,大将军的急信送到。”
太子殿下闻言,立刻放下手中的奏折,接过书信。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打开信封,抽出信纸仔细阅读起来。
随着目光在字里行间移动,他的眉头越皱越紧,表情也愈发严肃。
看完之后,太子殿下略作沉吟,随即将书信递给了一旁的母后,说道:“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