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偏将李明大人的奏报,请陛下阅览,一边说一边从怀里摸出来一封奏报。
一名太监连忙上前,接过奏报后又交给了李逸风,李逸风看着奏报,脸上露出惊讶之色,一时间也是紧张不已,心乱如麻,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士兵见陛下还在愣神之中,犹豫了一下,壮着胆子结结巴巴的说道∶启禀,陛下,偏将大人,猜测这是吐蕃的先遣部队,后续,恐怕,还有更多敌军来袭,望陛下速派援军镇守边关,以保我朝边境安宁,护百姓周全!”
下面的大臣们听闻此消息,也都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有的大臣看着上面的脸色苍白的陛下,心中不免露出了担忧之色,喃喃自语道,陛下还是太年轻了啊!
右丞相听到后,连忙附和道,谁说不是呢?
要是当初大皇子或者二皇子登基为帝,今天面对这样的事情,也许就不会这样失态了。
听到这里,刚才说话的大臣看了一眼右丞相,不再言语。
有的大臣则在心中谨慎思考,权衡利弊。
在上面的皇帝李逸风眉头紧锁,目光中透露出愤怒与忧虑。
他紧握着龙椅的扶手,沉声道:“这吐蕃竟如此猖獗,胆敢侵犯我朝边境,杀我百姓!”
李逸风扫视了一眼下面的群臣,说道:“诸位爱卿,对于此事,你们有何看法?”
一位老臣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此事刻不容缓。当速速调遣精锐之师前往茂州府,击退吐蕃敌军,彰显我朝国威。”
另一位大臣则说道:“陛下,发兵增援需考虑诸多因素,如粮草辎重、行军路线等,还需谨慎谋划。”
皇帝李逸风沉思片刻,说道:“边境百姓受苦,朕心难安。无论如何,都要尽快击退敌军,保境安民。
传朕旨意,令兵部速速拟定增援方案,调集兵马粮草,不得延误!”
两名士兵叩头谢恩:“陛下圣明,茂州府百姓定对陛下感恩戴德,翘首以盼援军早日到来。”
大殿内气氛凝重,众人皆知,一场边关保卫战即将打响,就是不知道这结果如何。
很多大臣都露出了担忧之色……
很快早朝结束后,皇帝李逸风欲返回寝宫稍作歇息,左丞相却匆匆赶来,拦住了他的去路。
左丞相神色焦急,拱手行礼道:“陛下,臣有事要奏。”
李逸风停下脚步,微微皱眉,问道:“丞相,所为何事?”
左丞相深吸一口气,说道:“陛下,方才在朝堂之上,您为何不问问老臣的意见,就决定出兵?
您可知道,吐蕃现在只是一万骑兵到了茂州府外,后面绝对还有援军。咱们现在若是贸然出兵,粮草军械准备不充分,只怕我军去了也会陷入困境。”
李逸风眼光一凝,沉声道:“丞相,朕怎能容忍吐蕃在我边境肆意妄为,残害百姓?出兵乃是当务之急,怎能犹豫?”
左丞相连忙解释道:“陛下心系百姓,急于驱逐外敌,这份心意臣深知。
但战争之事,需谋定而后动。吐蕃此次进犯,或许早有预谋,我们若不摸清他们的真实兵力和战略部署,贸然出兵,恐怕会中了他们的圈套。”
李逸风沉默片刻,说道:“丞相所言也有道理,但边境百姓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朕若不迅速做出决断,如何对得起天下子民?”
左丞相再次拱手道:“陛下,臣并非反对出兵,只是觉得应当更加谨慎。
我们可以先派探子深入敌境,探查清楚敌军的具体情况,以及进攻的主要方向,再制定周全的作战计划,如此方能确保胜利,减少我军伤亡。”
李逸风听着左丞相的话,脸色渐渐缓和,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丞相一番话,令朕茅塞顿开。是朕方才有些冲动了,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左丞相松了一口气:“陛下圣明,只要我们准备充分,定能击退吐蕃,保我边疆太平。”
李逸风望着远方,目光坚定:“朕定要让吐蕃知晓,血债血偿!”
傍晚,冬日的夕阳,那余晖给皇宫的宫墙染上了一层昏黄的色彩。
左丞相神色凝重,手里紧紧攥着一封急报,匆匆入宫。
他一路小跑,穿过重重宫门,终于来到了皇帝李逸风所在的宫殿。
未经通传便急切地闯入殿内,气喘吁吁地跪地行礼:“陛下,大事不好!”
李逸风正坐在书桌前,眉头微蹙,见左丞相如此慌张,心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