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这也是面前的老人,教给他的帝王之道,身为皇帝,一切要以江山大局为重。
房振也不说话,就这么直勾勾的看着赵景润。
“景润,老夫虽然与你说过,平衡朝堂党争,维持江山平稳为第一要事,但从未与你说过,明知良臣喊冤而不管。
梁石玉虽心直口快,但若说他贪墨赈灾粮款,老夫是万万不信的。
李卓曾和老夫说过一句话,老夫以为是至理名言,你想听听吗?”
赵景润露出好奇之色。
“请老师如实说来,能得到老师如此之高的评价,定然又是圣人之言。”
房振笑了笑,轻轻启口。
“君为轻,民为重,社稷次之,据他解释的意思,便是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你自小便有一颗做万世明主的雄心,在平衡党争等政治手段之列,的确强于先帝。
但是你就不想想百姓吗?老夫给你的那封关于摊丁入亩的回信,你迟迟不给答复,如今看来已是有选择了。”
房振说话时虽然语气平静,但眼中已经带上了浓浓的失望。
此刻,他忽然有些明白,为何李卓就是不愿入朝为官,并且将如今的大庆骂的一无是处。
起初他还觉的李卓很极端,现在看来似乎有些道理,李卓的思想,和赵景润完全是背道而驰。
故而他若是入朝为官,说不定哪天就得罪了皇帝,为皇帝所杀,赵景润是绝对能做出这种事的。
“哼!老师,此种言论大逆不道!您怎还说有道理?这江山姓赵,是我大庆太祖打下来的。
哪个敢造次,朕就将他彻底诛灭,相比较于前胡,我大庆对百姓已经够好了。”
赵景润脸色十分难看,竟然有人当他面说出,百姓比他和江山社稷还重要?如果这人不是房振,对方现在已经是个死人了。
他甚至开始怀疑,这李卓当真如房振说的这般有大才?
房振闻言也不想在与他就此方面多言,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缓缓起身站了起来,朝着赵景润一拱手,甚至连称呼都改了。
“陛下,老夫就最后帮你一次,梁石玉一事交给老夫吧。”
从一开始,赵景润在他面前提到李卓那封信,房振就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
赵景润为了顾全“大局”,不愿意帮梁石玉平反,宁愿坐视他被冤枉而死。
实则就是在说自己的难处,让房振来出这个头,以房振在大庆的影响力,他也是能做到的。
到时赵景润就可以来个顺水推舟,和他半点不沾边。
房振对此虽然极为失望,但为了一个好官不含冤而死,他愿意出这个头,甘愿被自己这个学生最后利用一次。
此后大道朝天,各不相干。
“老师若是愿意出面,自然最好了。”
赵景润也看出房振对自己有所不满,但他认为自己没有错。
甚至觉的房振这些年远离朝堂,又这么大的岁数了,是否有些老眼昏花。
“将杜成忠他们三人叫来吧,老夫亲自与他们说。”
梁石玉这个案子,牵扯到了三党利益,而今赵景润表态,也就意味着皇党愿意让一步。
主要需解决的就是仕林党和门阀党,毕竟一省布政使之位非同寻常。
若是要推翻刑部和大理寺的审判结果,必须要三省同意才行。
赵景润点了点头,即刻让王德去宣旨,让这三人即刻来尚书房。
“丞相,陛下为何急宣我等入宫?又发生什么大事了吗?”
三人几乎同时抵达宫中,正好遇见了,便一并而走。
河东那边的事情不是已经谈好,圣旨都过去了吗?
杜成忠捋了捋自己胡须,轻轻摇头。
“老夫也不知,既是陛下召见,我等去就知道了,魏大人,你可否知道一二?”
魏无忌身为皇党党首,也是赵景润最贴心的臣子,在许多事情上,往往比他们还要先知道。
但魏无忌这次同样摇头,满脸困惑。
“二位大人,魏某也分毫不知,还是不要揣测圣意,徒添烦恼了。”
谈话之间,三人来到了尚书房门口,却惊讶的看到王德和于飞虎,竟然都守在门口。
这就不正常了,尚书房乃是皇帝处理政务之地,于飞虎守在外面情有可原,王德肯定是要待在里面的。
以便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