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刚进二月,顾南川就发动了。府上早有准备,大夫、男医、接生夫一一就位,产房也布置妥当。
卫念秋吩咐道:“去九殿下府上请殿下回来,说顾侧君要生了。”
在云瑶宫的一番争执,元瑜到底还是妥协了,婉拒了元琦关于着书的邀请,只接下了元宁开蒙的事情。元琦这几日亲自送元宁去元瑜府上,现在应当还没回来。
卫念秋生过元芷,知道顾南川这头胎没这么快,便只在耳房内喝茶,处理府中事务。
刚打发了一个仆从,卓双步履匆匆地进门来:“正君,顾侧君现在情况如何?臣侍可以进去看看吗?”
卫念秋心中疑惑,卓双和顾南川什么时候关系如此亲密了?脸上还是不动声色:“你是生产过的,进去陪着他也好。莫要慌乱,听太医和接生夫的话。”
卓双谢了恩,匆忙进了产房。
卫念秋唤来丹朱:“你去打听打听,卓侧君和顾侧君平日里有什么往来,最好能知道他们都聊些什么。”
丹朱领命而去。
九皇女府上,元琦和元瑜正对坐品茶,元宁端端正正坐在一边,大声念着书。
“宁儿聪慧,不过几日功夫,便能识得不少字了。”
“是九妹教导有方,连太女姐姐都赞不绝口。只是遗憾,九妹不便离京,否则着书一事我何至于如此头疼。”
提到着书的事情,元瑜心中不免烦闷:“三姐何必如此谦虚,能请动崔家的大儒,还有什么可犯愁的?”
元琦摇头:“着海事的书,不像是给四书做集注,写一些大场面的文章,这是要实地去看、去听、去观察,闭门造车是成不了的。九妹你也知道,崔振比母皇还要年长许多,又怎能常年在沿海查勘?”
元瑜向往的神色已经压抑不住,元琦正要再加一把火,明馨匆匆走进来:“殿下,府上传话来,说顾侧君发动了,正君请殿下回府。”
元琦止住话头:“既如此,九妹,我先告辞了。”
元瑜点头:“先恭喜三姐了。”
离开九皇女府,上了马车,元琦低声问:“都准备好了吗?”
“殿下放心,都准备妥当了。”
回到府中,元琦进了耳房,和卫念秋坐在一处:“里面情况怎么样?”
“男医说情况都好,孩子生下来还早,卓氏在里面陪着。”
“卓氏?他和顾氏有什么交情?”
卫念秋点了点丹朱:“你来和殿下说。”
丹朱上前行了一礼:“顾侧君给循亲王府上送信,被卓侧君撞了个正着。顾侧君央着卓侧君不要声张,将她和四殿下的事情说了一些给卓侧君知晓。卓侧君只当是顾侧君旧情难了,却也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一时心软,便替顾侧君瞒了下去。殿下不在京城这半年,卓侧君时时盯着顾侧君,二人倒也处出了几分感情。”
卓双出身寒门,对于皇室的暗流汹涌几乎一无所知。顾南川在御前数年,连景成帝都能哄得开怀,在婚事上顺了他的意,哄住卓双根本没有难度。元琦离京前,顾南川给元瑾送信,是她默许的,没想到让卓双撞见。
“罢了,小门小户的没见识,你以后多看着些。等孩子生下来,找人把他支开,别在里面碍事。”
“臣侍知道。”
产房里时不时传来顾南川压抑的痛呼,卓双一直陪在里面。
元琦离开后,她在元瑜心里留下的波动久久不能平息。
正君江氏走到她身边:“殿下,如果你真的觉得编纂一本海事的书,能让你开怀,那就不要管什么朝局,朝闻道夕死可矣。何况殿下不是为三殿下谋私利,而是为百姓谋生。臣侍听闻,沿海许多穷苦人家,跟着船队出海,已经可以让家里人吃饱饭了。都能吃饱饭,什么海寇水匪也就都不存在了,能正经过日子,谁想去做刀口舔血的事情呢?”
江氏劝解的话没什么连贯的逻辑,但是却说到了元瑜心里。
出海也好,着书也好,建学堂也好,能庇护一方百姓,就已经是很好了。在元瑜心中,三姐现在和太女姐姐一样,都是放眼天下苍生的人,反倒是自己的亲姐姐,越来越局限于手中的利益。
元瑜苦笑着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江氏一向对元瑜的事情从不插手,此次的劝说一方面是不愿看她成日愁苦,另一方面是收到了金陵江氏的来信。
信中说,嫡支有一位远房的曾祖母,最爱书法,以前朝书法大家于希的作品为最。于希生于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