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琮假死脱身的法子定了下来,各项事宜都紧锣密鼓地安排,赶在中秋之后,元清和杨书忱回京的那天万事俱备。
元琮毕竟年轻,经过太医院的调理,已经恢复了健康。加上即将开启新生活,精神竟比原先还好上几分。
最后的分歧,出在假死的时间上。
景成帝希望元琮过完新年,最后一次以太女的身份告祭先祖。元琮却坚持要在新年之前,将新年祭祖的任务,交给元琦,为她的太女之位铺路。
二人争论许久,最终还是元琮说服了景成帝。
“自儿臣有记忆开始,每年的除夕,母皇都是和朝臣们共贺新岁。儿臣时常羡慕平民人家,新年能和家人一同吃年夜饭、守岁。后来父后走了,这个心愿更是成了奢望。今年,儿臣任性一次,抛开太女的身份只做女儿、母亲、妻主、姐姐、妹妹,跟家人一起过一个普通人的新年。”
景成帝罕见地沉默了许久,终于同意了元琮的安排。
景成三十二年中秋之后,太女元琮的病情愈发沉重,景成帝日夜忧心太女的病情,也病了一场,朝中大小事务都交给嘉亲王元琦处理。
景成三十二年十一月五日,太女元琮药石无医,于东宫薨逝,谥号敬怀。景成帝痛失长女,一下子病倒了。嘉亲王元琦操持敬怀太女丧仪,无一疏漏。
景成三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敬怀太女灵柩葬入皇陵。敬怀太女新丧,景成帝病体未愈,取消皇室一切宴乐。
除夕,久未开启的长乐宫膳房中一派热火朝天,各色菜品流水一般端进了正殿之中。
正殿的暖阁内,银丝碳在底下烧得旺旺的,熏蒸着丝丝的瓜果清香。正在病中的景成帝坐在首座,已经“病逝”的敬怀太女紧挨着她坐在下首,另一边是元清和杨书忱。元清的幼子在暖阁里嬉笑着跑来跑去,是宫中少见的热闹景象。
卫念秋顶着一身风雪进了正殿。
景成帝笑看着他怀中的元菲:“菲儿睡了没?抱过来给我瞧瞧。”
卫念秋将元菲交给候在一边的青岚,正欲行礼,元清制止道:“三妹夫快别了,娘亲已经说了,今日是家宴,只叙伦常,不论君臣。”
卫念秋笑着福了福:“女婿给母亲请安。”
这才又抱过元菲,交到景成帝手中。
元清的长女已经十多岁,过两年便可婚配,最小的孩子也已经三岁,正在暖阁里玩闹。元琮仅得一子元萝,也已经十余岁。元菲这样尚在襁褓中的孩子对她们来说,既陌生又熟悉,都围到景成帝身边去逗。
杨书忱笑着问:“不知三妹几时能回宫?”
卫念秋碰着手炉在桌边坐下:“方才打发人去城门外看了,风雪太大,脚程慢了些,约莫得掌灯时分才能到了。”
景成帝逗了元菲,又拿了饴糖哄元清的幼子,真真的含饴弄孙。
刚命人点上烛火,元琦便携着一阵寒风进了大殿,她身后还跟着元琮的正君刘云和独子元萝。
元琮“病逝”,刘云带着元萝“寡居”皇陵。虽然病逝是假,但避免露出马脚,刘云带着元萝实实在在住了一段时日皇陵,直到今日除夕,元琦代皇帝祭祖后,才把他们接回来。
卫念秋起身替元琦接下大氅,又递了个暖炉给她。另一边元萝已经挽着刘云,和元琮一家团聚了。
元清笑道:“这下可是齐全了,三妹快来喝杯茶暖暖。”
元琦喝了杯热茶,又捧着手炉暖了一会儿,才终于把一身寒气驱散。
景成帝看了看更漏:“老三这时辰算得正好,青岚,让人传菜吧。”
元清一家、元琮一家、元琦一家,坐满了一张大圆桌。
“这桌子倒是新奇。”
景成帝笑道:“这是清儿画了图纸,让将作监打造的,说是看平民人家这样围坐用膳,热闹的紧。”
元琮和元清挨着景成帝坐在左右两边,元琦坐在元琮身边,闻言笑道:“的确是热闹,更像是平民人家的一家人了。”
景成帝看看身边的女儿和儿子,再看看年岁各异的孙辈,三十多年前的记忆带着时间尘封的味道,浮上心头。
武帝病重,在行宫养病,自己也是忙完祭祖一事,快马赶往行宫,与武帝共度除夕夜。如今的场景,与当年多么相似,只是更加热闹。
场面不知何时安静了下来,众人都望着她,元清笑道:“娘亲,都等着你开席呢。”
景成帝端起酒杯,掩饰心中的思绪:“如此,便开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