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朝,蒙钺果真交出虎符,提出致仕。
皇帝自然是要挽留的。
蒙钺便说自己重伤未痊愈,需要归乡调养。
第三天蒙钺又提出要告老还乡。
“国师,不是给你治好了吗?”
“启禀陛下,当日贫道也是为了稳固军心,才不敢说出实情的。”
既然蒙钺求到我处,我自然没有不帮的道理。
聪明人知道自己该怎么做,让皇帝放心,激流勇退便是智慧。
蒙钺最近的确茶饭不思,神情衰败,像是旧病复发的样子。
皇帝没有立刻答应,而是赏赐了大量珍贵药材,什么人参鹿茸、虎骨、熊胆......
另外,赏赐黄金万两,奇珍异宝无数和农庄数座。
其中的意思不言而喻。
第四日上朝,蒙钺再次请辞。
齐禛终于恩准。
俨然一副君臣和睦的景象。
至此,朝中权臣已经没有了威胁,只剩下一些文官不成气候。
兵权全部集中到了皇帝手中。
皇太子监国期间,京城一副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
君心大悦,顺势就给太子纳了两个良妾。
一个是宰辅大人的嫡女,一个是御史台长卿的嫡次女。
正当满朝文武疑惑太子尚未纳妃,便先纳侧妃的时候。
太子妃却选择了护国大将军蒙钺的嫡幼女。
“父皇不是让蒙钺将军告老还乡了,怎么还要让孤娶一个没有军权的将军之女呢?”
太子到底年轻,并没有明白其中的道理。
“即便蒙钺不在军中任职,可他的威名,却不会因为区区一个虎符就失去的。”
“师父,您的意思是,父皇这是在给我铺路?”
“太子聪慧,果然一点就通。”
我虽然成了大夏国的国师,可我无意于庙堂之事。
只想安静地修仙炼丹。
倒是偶尔太子来访,才会略说一些朝堂之事。
所以我也并非一无所知。
“皇上这是权衡之术。”
“父皇春秋正盛,我的兄弟众多,恐怕将来还有不少变数啊!”
太子有这样的担心也是情有可原的。
这个世界上最难预料的就是人心。
尤其是生于皇家,君心最是难测。
“你就没想过,你父皇为何偏偏让贫道做你的师父?”
太子摇摇头,他的确不知道。
论学问翰林院自然有饱学之士,论兵法行军,自然有护国大将军及其麾下将士。
论家世背景,也有累世公卿之家。
“我道门讲求黄老之术,无为而治。”
“师父要我,无为?”
“不是无为,顺其自然,有所为、有所不为。”
“师父徒儿明白了!”
“为师再教你一个法门,每日睡前打坐修习,便可修心养性!”
“徒儿多谢师父赐教。”
太子说完就离开了国师府。
这样过了数年,太子小心谨慎,不与臣下结交。
只要皇帝交代的事情,都竭尽全力去完成。
偶有不尽人意之处,皇帝也就斥责一下。
闲暇之余,太子也会到国师府参禅打坐。
有一年,皇上突然召见我,问了一些问题。
“国师既是方外之人,可否知道有长生之术?”
看来皇帝年纪大了,也怕死啊。
“贫道连师门都不曾寻到,自然也没有寻得长生之术。”
“那丹药可否延年益寿。”
“若丹药可延年益寿,贫道自当返老还童。”
“那朕现在能跟国师一道求仙问道吗?”
我感觉到皇帝还有很多割舍不下得东西。
比如生杀夺与的皇权,比如荣华富贵,比如后宫三千佳丽......
“贫道从出生之日起,就被师父选中,将来是要入道门的,几十年如一日,不曾有一日动摇过。”
“国师你这个人,太不近人情了,就不会说句谎话安慰一下朕吗?”
“欺君之罪是要杀头的!”
“哈哈哈,国师你也会怕死啊?”
“当然了,我还没有找到师门,不敢就死。”
“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