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王府老大李宪惊怒交迸,他万万没想到这个胡僧敢把主意打到自己头上!
李珣是寿春郡王李宪的三儿子,自幼最得祖父李旦和各位小叔的钟爱,与临淄王李隆基关系最好,李隆基甚至把他当亲生儿子看待。
本来还在犹豫的李显,听到慧樊这句话,立刻冷静下来,与权势皇位相比,一个小女孩终生的幸福,显得多么微不足道。
“武蓁蓁的事,朕答允了,至于珣儿……老四,你意下如何?”
“能为三哥和大唐祈福,是珣儿这孩子的福气。”
相王李旦面带微笑,不但没有一点不情愿的神情,反而像是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的孙子能常伴佛陀,是三生有幸的事。
李显对于自己四弟的表现十分满意。
老大李宪心如刀绞,把自己最爱的儿子送给一个胡僧祸祸,这是任何一个父亲都接受不了的事。
但圣人明显在借慧樊的口试探相王府,相王府如果拒绝,就会落人口实,李显会怀疑李旦父子居功自傲,怀有异心。
如果让慧樊这么容易地带走李珣,又会让人觉得相王府软弱可欺。
相王连嫡亲的孙儿都保不住,又有什么力量保护投靠他的宗亲和大臣呢?
不得不说,这招实在太狠了!
怎么选都会让相王府陷入被动。
也难怪李显不再理会杨氏的哭声,而是马上答应了慧樊的请求。
“这个该死的妖僧!我饶不了他!”
老五李业恨的牙根痒痒。
“三哥,你怎么不说话,想个办法救救珣儿啊!”
李宪等人都向李隆基投去期待的目光,虽然自己是老大,可相王府的主心骨一直是自己这个英勇果敢,足智多谋的三弟。
“你们放心,他带不走珣儿!”
李隆基唇边绽出一抹冷笑。
果然,人群中有人高喊道:“慧樊大师怎么知道这两个人是天选之人?”
众人循声望去,一个三十多岁邋里邋遢的道士,一手抱着酒葫芦,一手扶着旁边的老树,若不是身后背着的那柄剑花纹古朴,文字古奥,大家几乎要认定他是个乞丐了。
慧樊没想到,一个普通百姓居然敢质疑自己这个国师,心里恨得要死,面上却装出一副和颜悦色的模样。
“请问这位道长是?”
“好说好说,青城冯道力。”
“竟然是他!”
人群里传来一阵骚动。
李显也是一怔,连他都听说过冯道力的大名。
据说这个人师从龙虎山的张天师,法术超群,专爱打抱不平,一人一剑纵横锦官城,颇得蜀中百姓爱戴。不少高官想请他来府中做客,但都被他潇洒地拒绝了。
慧樊见不少人都对这冯道力流露出崇敬之色,不禁暗暗生气,准备亮出点真本事,给这个臭道士一个下马威。
“阿弥陀佛,贫僧这么说并非信口胡言,而是有根据的。”
“愿闻其详。”
冯道力乐呵呵地往前走,金吾卫见李显没有命令,也不敢阻止,任由他走到御前。
“请圣人赏贫僧一碗水,一枚针。”
“王承,给他。”
李显饶有兴致的看着这出戏,仿佛他只是一个看客。
片刻,在众人的注视下,王承捧来一碗水,并将一枚缝衣的绣花针交给慧樊。
慧樊将针轻轻一掷,波的一声轻响,绣花针沉于碗底。
这针虽然细,但毕竟是铁做的,沉在碗里丝毫不稀奇,不少人对慧樊的举动有些不解。
“请王公公将针拿出来。”
王承不知道慧樊的意图,只是回头望着自家主子,李显冲他点点头,王承才依照慧范的指示用两根手指将绣花针夹了出来。
慧樊接过针,朗声道:“请诸位贵人看仔细了,此针已开光,马上就可以传递神的旨意。”
慧樊一手持针一手竖掌,口中念念有词,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那枚普通的针上,想看看它开光后的神奇之处。
“阿弥陀佛,佛祖在上,请给弟子启示,如若武蓁蓁、李珣为神仙选中之人,就让此针浮于水面。”
波的一声轻响,绣花针破水而入,众人聚精会神一瞧:
针面竟浮于水上,久久不沉!
“天哪!真的浮在上面了!”
“这么说,他两真的是神仙点名要的少男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