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春的话让董兆全眼前不由一亮,欧阳春的想法正切合他的心思,他也倾向于分流,只是怎么分流,他还没有权衡好。他敏感地意识到,欧阳春肯定已经有了一定的想法,他想听听欧阳春怎么说。
“先说说看,退养为什么不合适?”
董兆全想全面进行权衡,这么重要的决策,关乎到改革的成败,他必须有综合而准确的判断。
欧阳春见董兆全执意要听下去的意思,他知道自己再犹豫不说,很可能会遭到董兆全的猜疑,反正只是一种想法,说说也无妨,他索性把自己的想法全说了出来。
“由于我们在人事改革的时候已经办理过一批人退养,而且我们把退养的年龄定在了五十三岁,我和老唐对现有员工的年龄结构进行了分析,大部分都集中在四十岁到五十岁之间。
而这个年龄正是一个人年富力强的时候,如果我们把退养的年龄再降低,就会有大批的人退下来,我们的人员就会不够用,很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也都要退下来,势必会造成人才的流失,不利于钢厂的长远发展。
而且,从管理角度来说,任何一项决定都要着眼于长远,如果我们再次实行退养政策,这么短的时间,无疑等于否定了前面的做法,就显得我们的决策有些草率,也势必会引起员工的猜疑,肯定也会对我们的决策产生负面影响,有损厂领导班子的威信。”
说到这里,欧阳春停了下来,他要看看董兆全对他的话有什么反应。
董兆全略作思索,点了点头,又问到。
“那你再说说你对分流的理解,我们应该怎么做?”
欧阳春猜测董兆全并不反感他的话,从董兆全的表情上看,似乎很认同他的观点,这让他有了说下去的勇气。
“接下来的话,我没有和老唐商量,只是我的个人观点,我也只是一个粗浅的想法,还不成熟,仅供参考。钢厂的现状其实可以分成三大块,一块是生产装置,一块是检维修单位,还有一块是销售部门,我的想法是将检维修和销售这两块的资产和人员分流出去,钢厂主体只保留生产这一块,这样我们的人员自然就降了下来,定岗定编也好做得多。”
董兆全对欧阳春的话大感意外,欧阳春的想法太激进,太大胆,步子迈得也太大了,这等于把钢厂化整为零,但他想继续听下去,于是饶有兴趣地说到。
“你具体说说。”
欧阳春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已经说了,那就竹筒倒豆子,说个明白。
“我的想法是,整合检维修几个单位的业务,成立一个新的组织机构,再成立一个新的销售机构,将这两块业务与主体分流,同时人员和资产也分流。”
董兆全忍不住插话问到。
“你是说这两块业务独立出去?像三产各单位一样,作为独立的法人单位存在?”
欧阳春摇了摇头,继续说到。
“这两个新的机构与主体厂分产不分家,还在钢厂的大盘子里,但作为独立单位存在,累似于南方大公司的子公司一样,这样可以不占钢厂的定员,资产和人员还不会流失。”
“那我们的收益怎么保障?毕竟这两大块没有对外承揽业务的资质。”
“新的检维修机构在做好厂区日常维护的同是,可以对外承揽业务,销售机构则依旧销售我们的产品,产品创造的效益由三家分摊,检维修机构对外承揽的业务收益则由三家按比例分红,但这样下去,钢厂可能就要伤筋动骨了,所以,我才犹豫着没敢说。”
董兆全对欧阳春大胆的想法不敢苟同,他也想过分流是最合适的办法,但他绝对没想过要化整为零,将钢厂分解成几大块,如果真这么做了,那钢厂就不是原来的钢厂了,他也可能会成为钢厂的罪人。
但董兆全不得不佩服欧阳春的勇气和胆量,和欧阳春比起来,董兆全忽然觉得自己的魄力和胆量明显不够。作为一名改革者,他承认要有这样的胆识,可是,这么激进的做法就真的合适吗?改革不可能一触而蹴,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杀鸡取卵,自毁前程。
董兆全一时陷入了沉思当中。
欧阳春见董兆全不说话了,知道董兆全并不赞同自己的想法,急忙解释到。
“我只是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本来不想说的,纯属个人观点,全当我没说吧。”
董兆全微微笑了笑,看着欧阳春说到。
“你的想法很大胆,虽说改革需要这样的胆识和魄力,但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有一个逐渐适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