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国与吴国的这次战争,就是典型的春秋战争,夏天的时候双方就已经会面,商议好了什么时候打,以及在哪打,甚至与双方出多少辆战车都有约定。
齐莒鲁三国的人数虽然多,但由于事先约定,战车数量只是比吴国多一点而已,所以吴国敢在平原与联军野战。
这倒不是说吴国能赢,联军来的人少,所以肯定更加精锐,吴国举全国之力应战,也就顾不上精锐不精锐了。
当初规定数量的时候,双方商议了很久,吴国当然希望人越少越好,莒国则希望人越多越好。
商议到最后,还是莒国掌握主权,毕竟是三国联军主动攻吴,吴国若是不应战,三国联军就会打进去,到时候吴国肯定龟缩城内不出,联军不敢贸然攻城,多半会选择在吴国境内大肆破坏以泄愤。
这不是灭国之战,联军能做的只有这么多,最后还是得撤退,而如果以这样结局,吴国损失惨重,联军一无所得,双方都没好处。
所以最终还是约战,双方少出点人,只有贵族和少部分平民参战,打一架看看双方实力,最后在谈判桌上争利益。
春秋时期的战争不一定要赢,只要输得不是很惨,谈判的时候就没那么被动,所以吴国只能打这明显劣势的一战。
此时双方相遇,并没有立刻兵戎相见,而是排兵布阵。
吴国率先布置好阵型,联军则因为令旗不同,稍微慢了些,不过吴军也没有趁机进攻,而是等双方都布阵完毕,以击鼓为令,正式开战。
双方的士兵还没接触,吴王的气息已如海啸一般压过来,几天前祝平炎在宴会上感受过莒子的气息,那时候他还以为这便是地仙的威压,但此时他才知道,真正的地仙不是巨人,而是山岳。
莒子的威压比源大夫更强大,但也只是加大心中的畏惧而已,吴王的威压几乎瓦解了他的战斗力,他连手中的剑都握不住。
他这个天骄尚且如此,那些凡人军队更是几乎站不稳,眼看军队就要被吴王的气势瓦解,齐、莒、鲁三国的国君纷纷站出来对抗吴王。
然而莒子和鲁侯竟然不是地仙,只是巅峰灵台而已。
对于常人来说,巅峰灵台已经强大到不可想象,但是地仙打架,巅峰灵台算个屁啊,所以就相当于齐侯单挑吴王,而齐侯虽然是地仙,但看样子只有二十来岁,明显和吴王差着境界,而且差的绝对不小。
他不知道地仙的境界怎么划分,但如果和灵台一样,那齐侯也就是个地仙初期,吴王已经是地仙后期了。
这让他一下子茫然了,不是,你们不会打不过吧?
如果国君级别的战斗势均力敌,他们这些军队还有用,但如果吴王轻易就打败了齐侯,那军队的优势就毫无意义了,什么铁器,什么战车,统统没有用,开坦克也打不赢地仙。
然而双方的国君只是亮了个相,既没有互相攻击,也没有对军队出手,然后双方行军到了冲锋位置,战争正式开始。
已经没有什么时间让他去关注国君了,敌人就在眼前,源大夫的战车已经抛下步卒独自冲锋,他也不能落后,立刻下令冲锋。
-
吴国的兵力确实不够,但也不想被包围,所以在两翼安排了大量步卒守护。
春秋时期的战争并不会大规模征召平民士兵,所以前排的步卒大部分都有制式皮甲,看上去也算军容整齐。
不过在这整齐的甲兵后面,往往也有一批较为贫穷的士兵,这些人根本不可能全甲,能有胸甲就不错了,而且多半只是牛皮甲,别说压制的复合皮甲,犀皮甲都不可能有。
最后面一些更穷的,连皮札甲都买不起,但也总会搞个土制胸甲挡一挡。
毕竟制造胸甲很容易,找一块晒干的生兽皮系在胸口,用绳子将竹木片穿起来绑在胸口,成本都很低,却保护了身体的大部分要害。
而眼下挡在祝平炎军前的人,别说胸甲,连衣服都穿不全,几乎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完全赤裸的,剩下的也多半只是在腰上围着麻布。
如果不是即将交战,哪怕他们手中都拿着武器,也很难把这些人和军人联系在一起,因为根本找不到健壮的人,要么是残疾人,要么是老人,都瘦的像是蒙上皮的骷髅,眼眶里分明有两颗眼珠子,却又像是什么都没有。
男人的身上都有鞭伤,女人倒是没有太多被鞭打的痕迹。
这些人,他们用身体告诉所有人,他们已经没用了,没有力气的男人和不再青春的女人,就像是被晒干的朽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