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卑梁相邻的楚国城邑叫钟离,打杀吴人的家族便来自钟离,卑梁伯准备进攻钟离为吴人报仇。
两个采桑女的争执竟然要引起正式战争,这事说起来有点魔幻,但其实再正常不过,在这件事发生之前,卑梁和钟离的战争也没少过,不需要理由也能打,何况是有理由。
在去年冬天,钟离像以往一样来卑梁劫掠,这次卑梁大夫没有龟缩在城内,而是带着卑梁百姓一同抵抗,最终获得了胜利。
此后钟离又进攻过几次,但都无功而返。
贩卖盔甲的利润让卑梁大夫富裕起来,购买了很多奴隶来弥补人口不足的问题,现在他的士兵扩大到了一千人,而且都身穿铁甲,今年秋收已经结束,他早就想试试主动出击了。
这个时候的战争就是劫掠,打赢了就抢钱抢人,只要有赢的信心,打仗就是好事,人人都想参加,有了之前的胜利,卑梁人对战胜钟离很有信心,根本不需要战争动员,几千卑梁人就自发入伍了。
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卑梁伯邀请祝平炎一起去。
自从与吴国交战之后,莒国再没有战争,祝平炎不能养一群新兵在家,所以带着部队去当了雇佣兵,因为有乌龙罩着,而且不是打自家人,只要部队规模不超过一千,莒子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如今有参战的机会,他当然不会放弃,虽然他带出来的这一百骑兵全是二级,但能升些骑兵军官也不错啊。
他本来想谈谈雇佣报酬,但见卑梁伯没有要提报酬的意思,也就大方的免了,毕竟他和卑梁伯之间的交易金额比区区雇佣兵报酬多太多。
虽然双方对这次参战的理解有点误会,但是影响不大,很多时候大家都是这样带着一堆误会活着,大军开拔。
相比于长途行军去参加全国性战役,城邑之间的战争能动员更多平民。
因为两城战争基本上就是互相劫掠,攻击一方一旦获胜就能抢夺大量好处,这个时代民风彪悍,自然都愿意参加。
这个时代的大部分地方都没有城市,只有城邑,大致可以理解为城堡,是一个面积很小的军事要塞,大部分平民都暴露在城外。
所以防守方的平民别无选择,要么战斗,要么只能被掠夺,只要大夫敢出城迎战,这些平民都会自发参战,这是真的保卫自己的家园。
于是双方都是由少量正规军带领着大量民兵,总人数超过一万。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钟离都占据优势,每年都会来卑梁掠夺,导致卑梁人口凋敝,算上购买的奴兵和最近接收的流民也只有四千,而钟离的总兵力则接近八千。
双方的兵力相差将近一倍,不过实际战力却未必如此悬殊,卑梁的四千人有一千的正规军,钟离虽然有八千人,实际上正规军数量还不到一千,披甲的更少,只有战车数量超过了卑梁。
如果这是祝平炎领导的战争,他最担心的就是钟离战车将民兵撞散,导致己方民兵崩溃,出现一千打八千的情况。
钟离有五辆战车,而他有一百骑兵,要么双方互相虐菜,比谁先攻溃对方的民兵,要么针尖对麦芒,强者决战。
如果是祝城对战钟离,他肯定会选择后者,因为骑兵的威慑力还是不如战车,而且钟离的民兵太多,互相比拼打压士气,很可能是战车获胜。
但这是卑梁与钟离的战争,他深知强攻战车的难度,可不愿意牺牲自己的骑兵。
于是在双方对阵之初,他就告知卑梁伯,他可以解决侧翼两千民兵,但需要卑梁伯牵制住战车。
卑梁伯对祝骑的战斗力有些了解,但是对于一百骑兵要解决两千人这种事情还是难以置信。
他路上制定的战术是让这一百骑兵去骑射骚扰战车,祝骑的战马堪比灵马,速度比战车快,也比战车更灵活,牵制一下总还是能办到的。
骑兵利用灵活性牵制战车,这也是很常规的战术了。
不过即便没有这一百骑兵,他也早就有对付钟离战车的法子,毕竟去年已经打过,钟离优势在于战车,己方优势在于精锐步兵,这是双方早就心知肚明的事。
他能买来奴隶,也能买来战车,但是不可能买来天骄,没有天骄的战车毫无意义。
钟离人或许能搞到一些铁甲,但除非祝平炎也选钟离作为代理人,否则钟离人没资金让所有人装备铁甲。
既然是早就心知肚明且无法改变的事实,那双方必然都会有针对性的战术,之前的战斗都是卑梁获胜,这次如果没有什么变数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