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素王降生的那一天,百花争艳,百鸟争鸣,紫气连亘三千里,便连黄河之水也瞬息变得清澈见底。”
嗯?
不少人就有些纳闷。
《兴汉书》乃是洛氏子齐心协力编撰出来的。
可这里头,没有半点帝王出生时的异象。
一个赛一个的,平平无奇。
相反,把死掉的老祖宗一顿捧。
啥好都耗费在素王姬昭身上。
他们想搞神权吗?
以之来抗衡皇权。
而邺城的百官闻言,脸色骤变。
姬昭的出现确实伴有异象。
是的。
凤凰鸣叫、黄河水清、紫气东来、天降桃花……
几乎都在同一个时间节点上爆发。
而这恰好又是姬昭加入季汉的时候。
难不成,他是真神?
一部分人举棋不定。
“另有一则传说,姬昭无父无母,乃是天生地养。”
“他是天上的神只,降临到人世是为了救苦救难,普度众生。”
如果说上面的故事大家似乎都信了,到底有鼻子有眼睛,那么这一条传言因为过于荒谬,信奉者寥寥无几。
没办法,异象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别人的。
毕竟,天地广阔。
谁又能说清楚,这些异象都是为谁而来?
“当然,传说都只是传说,不一定真实发生过。”
“就算发生了,除却里头的人物,时间、事件也不定对得上号。”
闻言,刘默以手加额。
谁能够想到,洛氏子对于祖宗的“吹嘘”没有丁点假话呢?
反倒是因为过于离奇,信众稀少。
“和鸿王楚轩、寿王陈洛不同,对于素王的史书,记载的相当详尽。”
“姬昭年幼的时候,就以聪慧名扬乡里。”
“他行事做派老练公平,深受一干人信赖。”
“索性,后面乡人们放弃去找三老主持公道,而是询问姬昭该如何妥善处理。”
“凡是寻求帮助的,姬昭绝不让人失望而归。”
“就连当地的县令,亦听闻了姬昭的大名,过来召见。”
“然而,等到他真的见到姬昭时,震惊的完全说不出话来。”
“原来,他所见到的姬昭,除却个子,脸庞竟与他一模一样。”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先声夺人对了县令的脾气,一大一小两个人很快就成了忘年交。”
“县令有吃不准的事情,都会来请教。”
“后来,这位县令因为心中怀揣着一腔热血辞官,跟着一个志同道合的人打算一块铲除国贼。”
“但是,因为逃命过程中,他打算追随的英雄露出丑恶的嘴脸,杀死了好意招待的伯父一家,还叫嚣着,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听到此处,许多人猛省。
这不就是陈宫与曹操吗?
因为吕伯奢的热情对待,产生误会,两人从此分道扬镳。
而后,陈宫投奔吕布,差点没有夺走曹操的兖州基业。
没成想。
姬昭居然如此牛叉,年纪轻轻就与陈宫是好友。
别看陈宫表现不怎么样。
实际上,他只是没有急智。
给他一定时间,许多事的结果就不一样了。
更何况,他提出的某些建议,吕布拒绝采纳。
不过,也正常。
毕竟,陈宫在吕布手底下干活,还鼓动着八健将“作乱”。
“县令潜回辖区,与姬昭商讨大势。”
“他认为,曹操回陈留后,必树伐贼大旗,聚集心向汉室的诸侯共同大败董卓。”
“一人力弱,百人力强。只要诸侯们齐心协力,就算是掌握着西凉兵团以及并州狼骑的董卓也不是没有输的可能。”
“但是,到底天子就在董贼手里,诸侯们投鼠忌器,不一定能取得成功。”
“姬昭很显然,并不认同好友陈登的看法。”
“他指出,何进诏外兵进京干掉十常侍,这条不靠谱的谏言是四世三公家系出生的袁绍提出的。”
“由此,引发了废帝事件。”
“很显然,随着经学世家不断扩大发展,他们发觉——如果还要继续强大,就得夺走皇帝的宝座,成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