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檄文?”李世民与各位文臣武将对视一眼,“具体的内容是什么?”
“还未来得及抄录,同舟阁刚刚把它放出来之后我们就赶过来了。”
“玄龄,克明,长源,我们一起过去看看。另外叫上子寿、退之,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李世民招呼着众人,“我们来看看这位汉高祖想要对我们说些什么。”
李世民根本不用问这篇檄文是谁发布的——他们之前正说到这件事,结果同舟阁就发出了这么一篇檄文,哪有这么巧的事情?
一群文武各自换了便服,来到了洛阳的同舟阁分阁。
要了个安静的房间,早有侍女将抄录好的檄文送了上来。
“盖闻天命无常,惟有德者居之。是以桀纣无道,汤武起而伐之;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未失德而失天下者,未之有也……”
“伪朝妄称天数,先君未失德而篡权争位,终不知天数有报。故王莽僭位,旬年而亡。曹操诈称忠良后裔,弑后欺君,窃夺天命。故天不绝汉,昭烈兴于西川……”
“豪杰当提三尺剑,岂能欺孤儿寡母夺天下哉?”
“操豺狼野心,潜包祸谋,摧挠栋梁,孤弱汉室,除灭忠正,专为枭雄。所行欺汉室陵迟,纲维弛绝。太祖高皇帝统御天下,当诛此贼以正天命。念伪魏旧臣,多有忠义者,胁于暴虐,不能展节。今天兵将至,当高举义旗,并匡社稷,拨乱反正有功,屈身事贼无过……”
“子寿、退之,你们两个评价一下,这篇檄文写的怎么样?”李世民饶有兴味地看着二人,“能不能被称为上选。”
张九龄和韩愈对视了一下,最终还是韩愈开口道,“很遗憾,陛下,如果从文章整体上来看,并不能。”
“哦?何以见得?”
“如果从文章的细节处看,的确可以看出是大家的手笔,但是文章整体上看相对质朴平直,没有修饰。而且其中多有引用前人章句,非大家所能为。更像是大家作品,后来被人改动过的结果。”韩愈继续道,“考虑到汉高祖为人,或许是前汉司马相如主笔,高祖看后不满,修改润色而成。”
“臣也如此认为。”张九龄道。
“各位,我们最大的敌人来了。”李世民的面色渐渐严肃起来,不复之前的嬉笑之色,指着檄文的最下方提到的三个名字: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
汉世祖光武帝刘秀
汉烈祖昭烈帝刘备
当这三位皇帝的名讳放在一起的时候,就算是个笨蛋也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前汉,后汉,季汉,这个一脉相承的国号在这个似是而非的中原,真正地“合为一体”。
“既然能发出这篇檄文,那就说明整个蜀地已经落入了大汉掌中。”房玄龄已经进入了谋划状态,“不,更为合理的说法应该是:‘除了汉中郡以外的蜀地全境均落入了大汉之手’。”
孟知祥、王建两个名字,虽然唐没有听说过,但是李克用的麾下却有人很熟悉。再根据房玄龄在开封派遣的细作、从同舟阁那里探听到的消息,综合起来得出的结论是:建宁王建、江州孟知祥、梓潼李特,这三个基本是同一个级别的势力,前两个甚至可能还不如李特。面对前汉和季汉的两路夹攻,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仍不失封侯之位不是随便说说的。唯一一个有想法也有实力抵抗的,也只有汉中的宇文泰。但是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就算是宇文泰,单独一个势力也难以抵挡前汉后汉的两路夹击。而如果让大汉攻克汉中,全据蜀地……
“不能让大汉再这么下去了。”杜如晦道,“殿下,我建议首先派人出使长安、汉中、襄阳、江陵、荆南各部。这已经不是我们一家能够解决的问题。大秦、北周、萧梁、楚国……一切毗邻大汉的势力都必须联合起来!”
“有高祖、光武凝聚人心;有韩信、卫青统帅大军;有关羽、张飞冲锋陷阵;有张良、陈平出谋划策;有萧何、孔明坐镇后方;他们的实力已经足以支撑他们多线开战。”房玄龄感慨道,“我大唐虽然同样人才济济,但是占据的地盘上终究失了先手,他们能发挥出来的实力,比我们更强。”
“只能说,不愧是留侯,好一个瞒天过海。时至今日,大汉羽翼已成。只要锁死剑阁和永安,就永远有自保之力。我们所能做的,只是斩断宛城这只大汉伸出来的手,以及锁死汉中和江陵这两个大汉对外伸出的触角。然后发展自身,在大汉能够打出蜀地以前成就大势。”说到这里,李泌难得的又开了个玩笑,“应该说,感谢永安的只是昭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