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的旨意到了么?”夏口港内,温环看着韦睿手中的书信,似乎是猜到了什么。
东线负责进攻江夏的梁军,此时也陷入了和西线一样的对峙之中。
刘宋的水军和陆军虽然没有与梁军进行正面交锋,但是在水陆两地可以说是节节骚扰,严重迟缓了梁军的进军速度。等韦睿率领着梁军击退了宋军,攻占夏口港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件事:夏口港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抵抗,不仅没有士兵驻扎,甚至连府库都干干净净,一如民间所谓的“老鼠进去都得饿死”。
而在发现这件事情后,韦睿心中便产生了一种不妙的念头,他甚至都没来得及休息就派出了一支军队向着江夏方向前进。几天后,这支军队带回来了另一个消息。让韦睿那糟糕的预感变成了现实。
江夏,已经落入了明军的手中。
事已至此,刘宋的计划可以说是摆在了明面上。在探知双方出兵的时候,他们便已经做出了这个选择:西边拖延梁军的速度,东线不做阻拦,将所有的兵力都集中在豫章郡。引明军入江夏,威胁荆襄,逼的梁军,或者说荆楚联军不得不接受两线作战的事实。
虽然梁军与明军之前在私下里有过协议,约定共分刘宋之地,梁得江夏,明得豫章。但是现在得态势很明显了:面对空无一人的江夏,明也不打算遵守之前的盟约。
事情发展到了这一步,也不是韦睿想撤退就能够做到的了。自己已经攻占了夏口港,如果此时撤退,必显得梁军势弱,引得明军觊觎。更何况本来盟书上就写明白了江夏归属梁军,道理也在自己这一方,更加没有撤退的理由。因此韦睿在就地驻扎的同时,飞速向后方传信,等待着萧衍的指示。
几日后,温环也率兵从义阳,经云社抵达夏口。面对现在的状况他倒是表现得极为配合。他也同样认为,现在这种诡谲的状况,已经不是将帅能够轻易做出决定的时候。这已经关系到萧梁,乃至整个荆楚未来的战略。必须要等联军的君主们商议出一个结果才行。
在此期间,夏口港外也隐约发现了明军的动向,双方的斥候甚至已经打过照面,不过都保持了克制,并没有交手的打算,显然明军也不愿意轻启战端。只是在这样的状况下,江夏夏口之间的气氛愈发紧张,让人毫不怀疑只要有一方出现失误,一场大仗立刻就会拉开。
而在这种气氛保持了一段时间以后,决定这片战场命运的,来自后方的书信终于抵达。而看过了这番书信的韦睿,也召集众将开始议事。
“陛下的意思很明确,不惜一切代价,拿下江夏。”韦睿并没有打算隐藏。
“说是不惜一切代价,但是我们总不能强攻吧?”温环首先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对方的兵力和我军相差无几,水军虽然规模上处于劣势,但是船只形貌似乎也与我们生前所见有所不同,当是后世改进。”
“在未知敌我虚实的时候,强攻自然是最差的选择。”韦睿赞同了他的意见,“但是既然已经签订了盟约,划分了疆域,现在对方违约了,道理就在我们这边。”
“那么,将军您是打算先和明人去讲道理么?”温环带上了一丝嘲讽,“吃进嘴里的肉,哪有这么容易就吐出来的?”
“先礼后兵,战争如果没办法避免的话,占据道理的一方自然更有优势。”韦睿缓缓道,“既然想吃别人碗里的肉,自然要做好被别人把胳膊折断的准备。”
很快,一封书信被萧梁的使者从夏口港送往江夏,带到了明军帐内。
明军帐内,一干将领齐聚。傅友德做在上首主位,蓝玉则是坐在下首,其余将领分为两列——论功绩、能力蓝、傅二人倒是相差无几,但是蓝玉曾在傅友德帐下为将,因此让出了主帅之位。
“这信倒是有意思。”傅友德将信递给了刘基,“伯温先生,这一次又让您说着了。梁军果然不希望和我们一上来就大打出手。”
“这件事归根结底是我们不占理,如果对方的主帅不是韦睿,这个时候很可能就打起来了。”刘基的话有些敷衍,似乎是在思考什么问题。
“他们占什么道理?不费一兵一卒就想拿下江夏,让陛下在柴桑与刘裕主力正面对决,结果我们损兵折将他们毫发无伤,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蓝玉的嗓门很大。
“凉国公说的没错,让我们给他梁国出力,我们又不是他爹,凭什么?”冯胜作为曾经带着傅友德和蓝玉远征辽东的前辈,虽然这一次并非统帅,但众人对他的态度自然非是普通将校可比。以他的身份,称呼蓝玉、傅友德的名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