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知道溶洞是怎样形成的吗?”
“不知道。”
开始滔滔不绝的说道:
“溶洞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干姿百态的溶洞。”
华艳玲心里想:“看来这个导游懂得的知识还不少啊!”
导游笑着说: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被含有二氧化碳的地下水所溶解、腐蚀形成的地下空间。溶洞是大自然的杰出造化,它的形成往往需要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
同学们的思绪一会被导游带到了遥远的古代,一会又到了现实中来。
同学们跟着导游开始一个洞一个洞的游走。没走到一个地方,导游不停地介绍:
“同学们,羊角塘岩洞集中在原平安乡,主要分布于石灰岭的南麓和北坡,其中稍具名气的就有十八个,就是隐仙岩、聚仙岩、对岭岩、戴邓岩、灵岩、前头岩、后头岩、落水岩、狗子岩、干岩、风口岩、方家井岩、甘冲岩、高桥二岩、老虎岩、浑水岩、耗子岩。
这十八岩洞,最奇特的为风口岩。
风口岩又叫风岩,位于羊角塘原平安乡万福村戴家院后面半山腰上。洞口直立,直径53公分,直下9.7米,抵一平台,再从平台螺旋而下,深约8—9米,方到洞底。
遇狭窄处侧身而过,宽阔处可容纳数千人。洞腹有的似回廊、厅堂、巷道、剧院,呈石笋、石柱、石菩萨、石帐幔之状,莫可胜数。
至于狗子岩、落水岩、干岩和灵岩,前三者位于原平安乡的平安村,后者则位于原铜银乡的灵岩村。
这些洞都处于小溪径流上,小溪发源于太白峰,流经平安村之后,注入狗子岩,盘洄约半公里,跌入落水岩,形成一小型瀑布。
再潜流一里左右,流出地面,然后流入干岩消失,入洞不远,便是茫茫一片漆黑的水域。
干岩最长,据说从此岩乘木筏进去,可以由灵岩出来,全程在两公里以上。
灵岩洞最高处60—70米,宽40米,内有十几处深潭。
溪水自灵岩洞口流出后,经雅塘冲、羊角塘、泉口田垄达10余里,再汇入清江…”
大自然是多么的神奇啊!同学们,流连忘返沉浸在这大自然的杰作之中。
华艳玲不虚此行,每走一个地方,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