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百官心中震惊。
刘辩坐在上面,发出一道又一道的诏书:
“平定董卓之乱,徐州牧陶谦千里驰援,特擢升为大司农,冀州牧韩馥擢升为司徒,渤海太守孔融擢升为太常,济北相鲍信调任河东太守,杨奉任河东都尉...”
“卢植以廷尉之职,出任幽州刺史,带兵三万驰援公孙瓒。”
“尚书荀攸出任并州牧,统领并州军政。”
“奋武将军曹操升为冀州将军,练兵十万,随时策应幽州、并州。”
“皇甫嵩以卫尉之职出任徐州将军,震慑青州黄巾以及泰山贼,稳定幽州后方。”
“在雒阳城东,尚书台负责修建国子监,内设国文馆、国武馆、国医馆、国科馆。”
“尚书台发布征辟令,代朕求取天下英才,囊括诸子百家,不问出身、不问年龄、不问过往,只问才学,勿举孝廉,勿走官府,一应人才径入国子监,由朕亲自接待......”
一连几道诏书,朝堂之上大臣们脑海震荡。
将地方派裹挟入京,架上高位,任职亲信出任地方,是为了收缴地方权力。
朝中大臣出自世家,地方实力派也出自世家。
收缴地方权力,这件事,朝中大臣心里并没有什么多少芥蒂。
刘辩如果能够从地方把权力收回来,对他们这些雒阳世家,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但是,国子监的设立。
让几个嗅觉敏锐的官员,蠢蠢欲动。
如果说和亲,是关系到自己的官位,他们会有所迟疑。
那么国子监的设立,很有可能会影响到他们家族的兴盛,他们后代的官途。
就算是罢官,也值得一搏。
“陛下,世宗皇帝设立孝廉制度,至今已有三百年,乃是我大汉选才根本,怎可轻易废除?”
“朕没说废除,内忧外患,特事特办,就这一次。”
刘辩不给那人继续追击的机会,一句话说完,便转身钻回了后宫之中。
如他所说,孝廉制度存在时间太长,一时间难以废除。
想当初汉武帝设立孝廉制度,也受到了不少阻力。
新的制度出现,就会涌现出一批全新的受益者,他们就是新制度的忠实拥护者。
等到这些新势力,能够对孝廉拥护者形成碾压之势,便是彻底废除之时。
“退朝~”
赵让扯着尖细的嗓子喊道。
然后,也钻进后宫,追寻刘辩去了。
只是一转身,又出来了,在人少的地方,拉上荀氏叔侄、曹操、鲍信、卢植,进入内廷议事。
说是内廷,其实距离后宫还有一段距离。
雒阳皇宫不如紫禁城大,但也不至于,让皇帝没有个和臣子私下议事的地方。
“鲍信,去了河东,朕只有一个要求。”
“陛下请说。”
“河东土地无主,却不得分予世家半亩。倘有世家认领土地,劝离不听,直接下狱;河东土地上流着的是百姓之血,与那些早早逃离的世家毫无关系,你可明白?”
“臣遵诏!”鲍信凝重道。
河东世家不少,他很有压力。
“必要之时,你可派人前往孟德、文若处借兵。去吧。”
“诺!”
鲍信带着一份足以将自己压垮的诏书离开,踏往他的河东太守任上。
“卢御史,公孙瓒是你的学生,你如何看他?”刘辩看向卢植问道。
派卢植前往幽州,就是看中两人的师生名分。
公孙瓒是个好战分子,给他找个老师过去,一来避免将相不和,不影响战事,二来能够看住他,以免行事没了底线。
“忠义之人,太守刘其因事发配交州,公孙瓒是其麾下御车,伪装成普通士卒,一路随行,可见一斑。”卢植赞赏道。
能够成为卢植的弟子,身上都是有闪光点,至少品行是不成问题。
这一点,卢植也是颇为骄傲。
“不曾想,还有这段故事,如此,朕也放心了,卢御史到了幽州,协助公孙瓒击退鲜卑乌桓后,便不成问题。”
“老臣必不负陛下厚望。”
卢植起身行礼,躬着身子,道:“老臣告退。”
他知道刘辩找自己大概就是这么些事。
还有荀氏叔侄和曹操,就说明接下来的事,是真正的机密,他不便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