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的美名,不需要那些吹得天花乱坠的虚名,什么天朝教化,都是虚的。
要么加入大汉,共享大汉荣光,要么成为大汉巨轮下的杂草,被无情碾压。
“陛下,将军械送去,难保轲比能除掉和连后,不会寇边,到那时,他们拿着大汉的军械,屠杀大汉的边民,实在不妥!还是送些工匠,更加稳妥。”
蔡邕有些激动,这和他想的刚好相反,不给工匠,给军械。
他差点就要在心里骂昏君了。
“大汉既然能把军械交易出去,就能够反制鲜卑;反倒是工匠不能送,一名大汉的铁匠,就能够锻造出数不清的兵器,更多的工匠,便有可能让鲜卑,具备南下中原,入主汉地的实力。”刘辩耐心道。
八王之乱后,中原混战,匈奴、羌、鲜卑、羯等族,趁势汲取汉文化,一举摆脱部落制,进入帝国时代。
最大的受益者鲜卑,更是建立起雄霸北方的帝国。
他是在历史线上看待问题,而蔡邕显然看不到往后百年的事情。
听完刘辩的解释,蔡邕恍然惊觉,倘若真如他所说,那轲比能就是真正的狼子野心。
他接受了刘辩的说辞,但,不接受将军械送出去:“如陛下所言,工匠不可送出,军械亦不可送出!”
“拿军械换取鲜卑的良种战马,是我大汉占了便宜,轲比能还不一定同意换取呢!”
“陛下,此时,是鲜卑有求于大汉,而不是大汉有求于鲜卑,不如换成金银或者粮食,与之交易。”在一旁沉默许久的王允开口了。
“朕意已决,就换军械!”刘辩不想继续扯皮,果决道。
换军械,是郭嘉临出发前,议定的。
他们两个的任务,是与鲜卑、乌桓的使者接洽,充分交流双方意见。
而不是参与战略规划。
在这个方面,他们两个绑在一起,都不如烂醉如泥的郭嘉。
为了帮助郭嘉完成谋划,就算来使不提,刘辩也会想办法让对方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