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
雒阳,皇宫。
刘辩收到徐庶的奏书。笑得合不拢嘴,还真是瞌睡了就有人递枕头。
在历史上,徐庶的才能,绝对是被埋藏了的。
若非曹操要挟,徐庶的史书评价还会更高。
他提笔在白纸上誊录一份奏书,将有所增减的改版奏书,递给赵让:“赵让,将这份奏表送到军政处,交给荀文若,让他命人抄录数份后,张贴在各个衙门,告知百官。”
按理说,以赵让如今的地位,完全不用守在这里,可以偷个懒,派手下的人,伺候刘辩就行。
但,他还是亲力亲为,只要刘辩在崇德殿,只要他没有要事缠身,就会过来伺候。
恭恭敬敬地接过奏书,没有发出任何的疑问。
转身离开,带着奏书到了军政处,交到荀文若的手上,并转告了刘辩的要求,然后,返回崇德殿复命。
荀彧有所狐疑地打开奏书,荀攸也凑了过来,两人同时被上面的内容惊到。
对视一眼,继续看向奏书,依旧是满目惊诧。
奏书送到天子面前,他们都会亲自看一遍,一眼便认出这是汉中太守徐庶的奏书。
每日奏书上百份,有特色的却寥寥无几。
徐庶的那份奏书,提出军政分权推至帝国每一个角落,军权归于皇帝之手,防止地方武装势力,危害国家,给两人留下深刻印象。
而刘辩送回来的这份奏书,在之前的基础上,做了增删,更让二人震惊。
去掉徐庶的署名,这是为了保护他。
减去了对锦衣卫的建议,锦衣卫本就直属天子,刘辩想怎么处置,二人都没有意见。
借这份奏书,天子增加了选官制度,简明扼要的介绍了科举制,要将政权收归朝廷。
全天下的人,想要做官,不管是王公贵族,还是贩夫走卒,都要读书或者习武,参加相应科目的学习,才能为官。
取消地方征辟,取消官员幕僚,取消世家特权。
这一旦公布出去,可以预料到,初步稳定的大汉,又要掀起一番波折。
“要不要劝一劝陛下?”荀攸满目愁绪,他不反对科举制。
只是担心,陛下太心急,可以分步推行科举制,一点一点儿的消磨世家力量,慢慢摧毁世家根基。
“陛下认定的事,劝是没有用的。”
荀彧拿着奏书,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展开一张白纸,提起毛笔开始誊写:“徐庶上奏收拢军权,正合陛下心意,加之各州主将,莫不是陛下亲近信任之人。
各州将军层层下探,收拢地方军权,废除豪强武装,不可谓不简单。
这让陛下看到了科举制推行下去的可能,以军政收政权。
最重要的是,军权是收归陛下所有,政权是收归朝廷所有,也就是军政处。
如此说来,我们才是对抗世家的主力,陛下和军队是我们背后的依靠。”
荀彧拿起写好的奏书,双手捧起来,轻轻地吹干上面的墨迹,递给荀攸:“这件事,我们必须做成。
陛下作为开创者,自不必说,倘若我们没能彻底击败世家,掌控全国上下的政权,那么后世若出现一个肆意妄为的天子,凭借手中的君权和兵权,将会天下百姓的灾难。”
荀攸接过荀彧手书,仍有顾虑:“若真如此,即便是掌握天下政权,也难以制衡后世之君。”
“公达,兵部人手太少,你又兼着军政处的职责,想必是累坏了吧?”荀彧笑了笑,埋头写字。
荀攸疑惑不解,听荀彧这么一说,还真觉得是这么一回事,最近脑子一团浆糊,做什么都没了灵性。
这时,荀彧的声音再次响起:“军政处,既有军权,又有政权,后世之君并不能独掌军权,为所欲为。
至于陛下,开创之君,总会有些特殊。”
听完荀彧的话,荀攸露出恍然之色,今日事情忙完,要好好回去睡一觉了。
这才回到位置上,提笔抄写起来。
……
塞外鲜卑。
“大汉皇帝陛下,要攻打乌桓,我带领部众北上,让出鲜卑领地,供大汉军队过境。
如今,和连已死,鲜卑一统,部众大战多日,正处于疲惫之中,厌恶战争,渴望和平。
我会遣使,赶赴雒阳,奏请皇帝陛下封我为鲜卑王,自愿降低身份,不称单于。
张将军,你在我鲜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