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传完封侯诏书以后,并没有多留。
他的职责就是传诏,如今使命完成,刘就该返回雒阳,向天子复命。
至于,以前灵帝在世,太娇嫩外派收取差旅费、茶水费,这种费那种费的,那是因为有十常侍撑腰,灵帝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现在不一样了,天子派遣了太监传诏,禁卫随行,还派了锦衣卫监督。
但凡做出一点不合规矩的事,不说当场人头落地,扒了衣服关进囚车,押送雒阳是百分百的。
既然没有油水,他们也就不愿意留下,做完事就返回雒阳。
天子传诏的队伍,来的快,去的也快。
留在城门口,当着满城军民的面念了诏书,也不知道是故意的,还是事急从权。
从刘备等人收到消息,到太监念完诏书返回雒阳,不过半天时间。
与此同时,身在凉州的曹操,收到了加封陈留侯的诏书。
身在荆州的赵云被加封江夏侯。
打下江东,覆灭孙氏政权的皇甫嵩,封为庐江侯。
关羽押送刘璋返回雒阳,在京受封江阳侯。
追随他们身旁,立下功劳的张飞、鞠义、徐晃等人被封为伯爵。
天子大封爵位,再加上科举制的张榜公示。
那些迟钝的世家,终于反应过来,天子决定发起最后一击了。
杨彪深居府邸,谢绝会客。
和其他世家相比,杨家还在顶级,有礼部尚书和吏部侍郎的职权。
一时间,成为了世家的领袖。
天子的封赏诏书刚刚发出去,他们就围在了杨家,等着杨彪出来。
就算曾经的杨彪,站队天子,抛弃了世家一次。
他们还是在这关键时刻,找上了杨家。
一来,杨家是目前所有世家中,职权最高的,当然要抛去颍川荀氏,他们从一开始便是天子党。
二来,在这些世家的眼中,杨家站队天子,只是为了利益。
这一次科举制的推出,也会使杨家的利益大大受损,这让他们看到了,将杨家拉拢过来的希望。
“德祖,陛下这么做,是要把世家连根拔起啊!
弘农杨氏还能和上次一样,支持陛下吗?”
此次发生的事,让杨彪也陷入了纠结之中。
按理说有了上一次的教训,杨彪应该老老实实的支持天子,但是人总会有私心,想要获取更大的利益。
他觉得之前杨家付出了很多,不说与大汉休戚与共,至少也能够当朝安然无恙。
没想到的是,才过了没多久,天子就推出科举制。
科举制与以往任何的手段都不一样,如果说以前天子对付世家,会拉拢一些打压一些,那么科举制就代表天子要对所有的世家动手了。
此次,不需要拉拢世家,杨彪自然要重新考虑一下杨家的路了。
杨修坐在对面,身上早已没有了世家子弟的意气风发,没有了浓浓的书卷气。
进入吏部之后,本以为能够大展身手,得到天子器重,顶替荀彧担任尚书。
这样一来,杨家一门两尚书。
结果,在吏部只有疲惫,和现实。
每天都是处理不完的政务。
荀彧是刻意磨练,或者是有意刁难。
作为吏部尚书的他,每天待在军政处,对吏部事务几乎不管不问,但是要死死压制杨修,安排自己的人手。
认识到自己与荀彧之间的差距之后,杨修放弃了争夺尚书的想法。
就想着每天做好本职工作,让荀彧看到自己兢兢业业,让天子看到自己勤勤恳恳,好让自己摆脱现在这种,没日没夜的生活。
杨修强撑着大脑里的困意,为杨彪出谋划策:“世家中人,在我看来如同草包!
而我在吏部做事,与尚书荀文若相比,差之甚远。
他甚至都不需要到吏部,就能够将我死死压制。
就不要说兵部尚书荀攸,凉州刺史贾诩,幽州军师郭嘉戏志才,还有那对陛下唯命是从的各州军团。
单单是一个荀彧,就能够将整个世家摧毁殆尽。
杨家如果不想落得和其他世家一样的下场,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在科举制推行过程中保持沉默,在必要的时候,支持陛下。”
听完儿子的一大堆赘述,杨彪细细琢磨着他说的每一句话,心中总有一个解不开的结:“陛下要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