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
公孙瓒甚至,还和抬着木材,制造木船的士兵,交流几句。
对跟在屁股后面的太史慈,反倒是不管不问。
整个营地,一圈走下来,天色都黑了。
营地燃起篝火,公孙瓒召集来黄忠、张辽等人,独享一处篝火,四周还有士兵负责警戒。
见此情形,太史慈立马将自己从玄菟郡得到的消息,告诉了众人。
公孙瓒摆弄着一只处理干净的羊羔,用木条穿起来,架在火上,一边转动,一边说道:“按照计划,沮侍郎到了三韩,下一步就是北上攻打高句丽。
我们就在这里按兵不动,每日伐木造船,摆出一副誓要过河的架势,吸引住高句丽的军队,为沮侍郎争取时间。”
“我没有意见,公孙将军什么时候决定发起进攻,我便什么时候出战,在这里,一切听你安排。”黄忠最先表态,态度明确地支持公孙瓒。
他知道公孙瓒手里有郭嘉和戏志才给的作战计划。
与其说,他是支持公孙瓒,不如说是,支持郭嘉和戏志才。
太史慈看向张辽,想要先和他交流一下看法。
这个计划,不是说不好,而是变数太大,过于冒险了。
谁料,张辽并没有接收到他的暗示,直接支持道:“将军若战,辽愿为先锋!”
四个人,只有他还没有说话。
公孙瓒将烤羊,固定在火架子上,擦了擦手,问道:“子义,你可是有什么疑惑?”
“啊?”
疑惑?
没什么疑惑!
就是不太放心将军的计划。
可是,他又总觉得,自己不该这么问。
被突然点名,太史慈猛然回过神来,扭头看着黑暗中的营地,问道:“刘刺史怎么没在?”
“军中粮草将尽,他去借粮了,有个三五日,就能回来,不用担心军中断粮。”公孙瓒耐心解释。
他拍了拍太史慈的肩膀,让这位爱将放下心来:“相信沮侍郎,他一定不会让你我失望。”
......
沮授带领大军登陆三韩,派遣船只,将那些女子和三国国君送回雒阳后,只是休整三日,便亲自率领大军北上,攻打高句丽。
他北上攻打高句丽的路线,在高句丽所占领的乐浪郡故土境内。
平壤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座城池,想要攻打高句丽的国都,就必须拿下平壤。
此城,本是乐浪郡旧治,汉朝在此建造了平壤城,后来被高句丽占去,原有城池得到了保留。
故而想要拿下此城,压力不小。
不过,沮授不会因为平壤难打,就改变既定路线。
按照约定,他和公孙瓒,是一样,都是主攻,也都是佯攻。
无论是哪一方吸引了高句丽的兵力,另一方,就要占据主攻地步,负责拿下高句丽都城,将其彻底亡国,就此解决幽州边患。
“大人,平壤城中,有五万守军,兵力远在我军之上。”
负责情报刺探的斥候,返回军中,将平壤最新的情报带回来。
沮授悠哉游哉地骑在马上,气定神闲地往前走着,对于敌军的人数,竟漠不关心。
一旁的副将,心里有些犯怵,忍不住开口道:“大人,我攻敌守,我少敌多,就这么直接过去,怕是拿不下平壤,还要吃亏。”
沮授心情不错,骑在马上轻松愉悦之情,溢于言表,对于副将的疑问,他则是随口回道:“你说的这些,不无道理。
不过,攻打平壤,我没有打算拿人命去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