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沮侍郎攻破平壤只用了三日,我们要加快速度了,务必在明日太阳落山前赶到丸都山城,去晚了就怕沮侍郎已经带兵进入丸都山城,灭亡高句丽,你我只是白跑一趟!”
公孙瓒亲自率领大军,接连数日,夜间撤离,到达指定地点,乘坐青州支援的船队,在訾水下游渡河,绕到高句丽军背后,一战将十五万高句丽大军包围。
只要时间足够,消灭他们是早晚的事。
为了不拖延沮授攻破丸都山城的进度,尽快完成灭亡高句丽的作战计划。
公孙瓒决定分兵,支援沮授的作战。
太史慈和张辽,正是被选中支援的人。
他们两人各带一万兵马,携带火铳、陌刀等装备,快速支援沮授。
如此一来,汉军只剩下八万,在訾水畔与高句丽大军对峙。
看起来,人数上吃了大亏,但是,在其他方面汉军占尽优势。
汉军中有无敌之姿的黄忠坐镇,最先型的武器装备,面对高句丽就是碾压吊打。
不仅如此,汉军出其不意,出现在高句丽背后,还占据了地利。
人少,但应付高句丽绰绰有余,所以,公孙瓒才敢分兵支援沮授。
张辽回头看了眼身后天边的夕阳,火烧云染红了半边天,映射地整片大地都是红色,收回目光,道:“听闻军师本想亲自带队,被两位辅政大臣一同拦下,四人商议之后,共同选定的沮侍郎,先去倭国运送补给,然后折返三韩之地,从南边对高句丽发起进攻。
能够得到两位辅政大臣,和两位军师的认可,沮侍郎攻破平壤已经证明了自己,拿下丸都山城也是早晚的事。
前半夜赶路后半夜休息,高句丽境内已无大军,我们要走得快些,到了之后,说不定还能够帮上沮侍郎的忙!”
他和太史慈的意思是一样的,夜间赶路,到后半夜再驻军休息。
如今高句丽境内,大军都在訾水和丸都山城,一路上十分安全,最多是一些小股斥候,对于他和太史慈来说,完全不是对手。
张辽刚准备纵马疾驰,便看到远处有一支队伍,迎着夕阳,朝他们而来。
此时,太史慈也看到了来人,问道:“文远,是敌人,还是自己人?”
张辽凝视着迎面而来的那支队伍,心跳随着对面的马蹄,一起一落。
看样子,距离遥远,再加上逆光,所以对方还没有发现己方。
“子义,你带人从侧翼绕过去,断其后路,全歼这支敌军!”
“好!”
对于张辽的判断,太史慈也不提出质疑。
听他说是敌人,便直接带着人冲了出去,相信张辽的人品,同样是相信他的能力,不会认错。
方才大军停下,在安营扎寨和继续前进之间做选择,动静不大。
此刻,太史慈带着骑兵奔跑起来,瞬间大地震动,引起了对面那群人的注意。
张辽善于把握战机,这种大好的机会,怎么可能会白白丢掉,让敌人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逃走。
几乎在太史慈动身的同时,张辽率领剩下的骑兵队伍,全速前进。
以最快的速度,冲到敌人面前。
骑兵行动起来,声如雷震,大地抖动。
迎面而来的高句丽军队,终于发现了张辽及其麾下汉军士卒。
突然出现的汉军,恍若从天而降,让本就因长时间赶路,生出些许不满的侍卫们,将心中积蓄的不满,全部爆发出来。
高位宫直觉敏锐,察觉到危险的那一刻,就要调转马头离开,然而,马蹄还没抬起,便被侍卫长拦下。
这个时候,哪里还在意什么尊卑高下,侍卫长怒瞪圆目,质问道:“山上君,对面是敌非友,你又如何解释?”
高位宫把缰绳从侍卫长手中夺回,本还想对他进行一番训斥,什么时候轮得到一个侍卫长,质问他这个山上君了。
谁料,不等他开口,就觉得后背发凉,回头一看,惊讶于侍卫们脸上的愤怒之色,为了不引起公愤,高位宫选择暂时隐忍,待过了眼前危机再说。
“前番我告诉你们,出城绕后,痛击汉军,守住丸都山城是假,我决定放弃丸都山城,守住和守不住,都没有任何价值。”
高位宫的话,在侍卫中炸开了锅,人人持怀疑态度,不认为高位宫敢放弃国都。
“弃守都城,山上君就不怕王上归来,被治罪下狱吗?”侍卫长更是代表所有人,直接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