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马车上的是位眉眼朗润的青年,不过二十来岁模样。
他搭在窗边的袖口是金丝挑线勾的花样,头戴白玉冠,发冠束的一丝不苟,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与她们这种小破村格格不入的高贵气质。
“和顺王平北剿匪得胜而归,乃大康万千子民之幸事。”青年开口,面上的冷色已尽数退去,泛起温和的笑意。
“我不过一介商贾,沾一沾和顺王的喜气,博施济众,与大家同乐。”
一番话说的十分熨贴。
赵芝兰毕竟只是个村妇,张了张嘴,便没再问出什么来。
直到那马车又徐徐向前,青年掀着帘子的手一松,她才后知后觉的道了句谢。
马车朝着村西头村长所居的方向去了,赵芝兰蓦地松了口气,不知道为啥,这个青年给人一种很强的压迫感。
她拍拍自己胸口,正欲转身回去干活,却猛地看见新宅子后门口处,趴了一竖排黑压压的脑袋瓜子。
四个孩子,外加她那个爱八卦的大媳妇,都正探着头往外头看呢。
“娘,这是来的啥人啊?还给咱们送粮食?娘认得他?”
王彩莲见那一队人马走了,从后门口走出来,看了看地上两大袋子的粮食。
赵芝兰摇摇头:“他说自己是商贾,因为和顺王平匪得胜,心里高兴,就过来咱们村子发粮食,大家一起高兴高兴。”
她琢磨着那青年刚才那一番文绉绉的话,换成自己的话说。
“呦,这做大买卖的人,出手就是大方哈,一高兴就散粮,这习惯挺好。”
王彩莲看着那两大袋子粮食,双眼发亮,这两个袋子都装的满满的,咋说也得有百十斤吧。
也不知这人是做的啥买卖,出手这么大方。
赵芝兰左右看看邻里,多数人家都已经默默地把粮食搬进自己家里去了,毕竟是白得的,不要白不要。
对门的周翠花更是麻利,马车轮子一动,她就哧溜一下钻出来,拖着粮食进院子去了。
最近陈家消停的很,周翠花自从上次被赵芝兰拿马鞭子抽了,就再没敢蹦跶过。倒是陈小娟挺活跃,老往村西头跑,跟邻村王家的那个傻少爷一块玩乐。
但她也算是王家预定了的童养媳,跟王贵康一道玩也是正常。
“娘,咱也搬进去吧。”
赵芝兰正在琢磨刚才那个青年,王彩莲的话让她回了神。
“先不搬,”她道,“叫大郎他们把这两个袋子靠墙根放着。”
虽然那青年说是为了庆贺和顺王平匪胜利,但她总觉这两大袋的粮食拿着心里不踏实。
拿人手短,吃人嘴短啊。
这青年出现的突然,她在附近的村镇都没见过,也没听说过有这么一号人物,所以对青年刚才的话,也不知该不该信。
“成。”王彩莲听她这么说,倒也没不高兴,应了一声就回去喊云大郎了。
宝丫她们几个孩子也自后门口跑出来,将赵芝兰团团围住。
“奶,白给的粮食,为啥不往里搬呐?你看别人家都搬光了。”云月好奇的问。
赵芝兰摆摆手:“不着急。”
对青年的揣测,毕竟只是揣测,她就不跟孩子们瞎解释了。
这时,宝丫突然“咦”了一声,扯了扯赵芝兰的袖子道:“奶,你看那边,刚才那个发粮食的大哥哥好像又回来了?”
赵芝兰顺着她指的方向一看,还真是。
那青年一身湖蓝色长衫,身后跟了两个侍从,正踱步朝她家这边走来。
那举手投足间从容淡然的气质,让赵芝兰皱了皱眉,嘀咕道:“咋感觉有点眼熟呢?”
她总觉得青年这股子气质,她之前应该在哪儿见过。
“是不是跟小景哥哥的感觉很像?”宝丫抬头看了她一眼道。
“嘶,”赵芝兰恍然大悟,“对!”
可不就是嘛,宝丫那个姓景的师兄好像也是这般。
正说着,那青年已经走到了她们面前。
面上带笑道:“婆婆,在下名唤段江,今日带来的粮食方才都已经尽数发放完了。在里正家中小坐,幼儿熟睡不忍打扰,不知能否借您家院子,稍稍歇息片刻。”
这话说的让人根本无法拒绝。
赵芝兰看了一眼,还在新房子上忙碌的工匠,道:“家里有些乱,要是不嫌弃,就请进来坐吧。”
段江作了一揖:“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