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青把恩师安排在王府后面的一座院子里,这是一座小巧玲珑的院子,环境好,鸟语花香的。院子中间有一座小池塘,成群结队的金鱼在里面游来游去,好不快乐。在池塘的旁边还有一座小亭子,小亭子里面有张石头做的桌子,和四个椅子。房间里的陈设应有尽有,而且远离王府的前院,比较幽静,适学习和作学问。特别适合恩师。恩师看过之后也是非常的满意,就立马嚷嚷着要搬过来。李玉青特意挑选了几个丫鬟,仆人,安排在老师的小院里,并郑重交代,要好好照顾老师的起居。老师需要什么,立刻安排上去采购,饭菜一定要丰盛。
安排完恩师住的地方以后,这几天李玉青寸步不离王府,带着老师熟悉王府中的各个地方,并对他礼遇有加,王府中的人看到李玉青如此对待李鹤轩,也都对李鹤轩毕恭毕敬。让李鹤轩倍感欣慰。这么多年总没算白教他。自己的心血总算得到了回报。
这天管家汇报说“王爷,王府中新来了一批丫鬟,和仆人,你还看看吗?”
李玉青说道:“不看了,你看着安排工作吧,好好培训,一定要严格要求,尽快让他们熟悉自己的工作。”
然后李玉青又问道:“找到一些教书先生和文人大家了吗?”
“回王爷的话,只找到几个教书先生,文人大家也找了几个,一听说是校核,编辑书籍,没有人愿意来。他们清高着呢”管家无奈地回答道。
“没人愿意来,那就算了,不要勉强,等书编出来了,轰动一时之后,说不定他们会抢着要来!”李玉青说道。
其实他也知道,自己别看是王爷,可是还真没什么影响力,那些真正本事的文人墨客,还真可以不鸟他。他们在士子中的影响力可大着呢。不过李玉青心想,没事儿,只要有恩师在这里,让他严格把关,问题应该是不大的。
然后他陆续让管家把各位教书先生请进王府,对他们很是客气,大家熟悉一番后,让管家把他们安排在王府东边的那个院子里,先安顿下来,然后怕你李鹤轩带着他们就开始编辑书了。
过了二十多天,梁松、梁柏兄弟们终于到来了。李玉青大喜过望,该想着他们不会来呢,毕竟幽州这里远离繁华,而且靠近边境,突厥人经常骚扰不断。而且幽州这边又比京城寒冷许多。
李玉青把恩师请过来,让管家再隔壁的酒楼顶上上好的包间,为梁氏兄弟接风洗尘。席间,酒足饭饱之后,李鹤轩问道“这次和你们来的怎么有那么多人,他们都是干什么的?”梁柏回答道“李大哥,他们是我们兄弟俩的徒弟,接到你的书信以后,我们就收拾东西,这不东西刚收拾完,吕忠兄弟就带着人来接我们了,我们就马不停蹄地赶来了,怕耽误李大哥的事情。”
“梁松兄弟,是这样的,王爷呢,想开办一家印书局,让我过来帮他,我呀就把你们俩推荐给了王爷,你们可要好好的干呀!”李鹤轩说道。
“谢王爷赏识,谢李大哥厚爱”梁氏兄弟恭敬地说道。
“不必客气,来吃饭,大家吃饭!”李玉青笑着说道!
吃完饭,回到王府,李玉青把管家,李鹤轩,梁氏兄弟,召集到书房,给梁氏兄弟讲了一下他的计划。
当梁氏兄弟听到有一种新的活字印刷的技术,一脸不可置信的看着大家,激动的脸都红了,他们是匠人出身,他们清楚的明白,一项新的技术改进,对匠人来说意味着什么,那可是可遇不可求啊,有的上下几辈子都在使用同一种方法,这一旦有了新的技术突破,说句大话,族谱都得给他们单列出来,好好的记录一番。让后世子孙时刻铭记祖上的荣光。他们怎么能不激动,这可是开山立祖的大好事啊。
然后李玉青又郑重的说了一下,现在的情况,和他的计划,希望梁氏兄弟一定要保密。
梁柏赶紧回答道“肯定保密啊,脑袋进水了才不保密呢!”
李玉青问道 “为何如此说呢”
梁松解释道“王爷,你有所不知,我们匠人都是有传承的,这一身衣服手艺都是一辈一辈儿辛苦传下来的,哪家的匠人没有自家的绝活呢,如果不保密,传承早就中断了,而且现在还有新技术,那以后说不定就可以开山立派了,傻子才不保密呢!并且,各家历来对待叛徒都是有着很严重的惩罚,即使找到了新的东家,新的东家也不敢重用你,早晚都会卸磨杀驴的。”
李玉青听了以后,枉然大悟。然后又告诫梁氏兄弟,一定要保密,包括你们的徒弟,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梁氏兄弟当然明白其中的重要性,双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