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降。这可把其他的几大粮商急坏了。眼看就要血本无归了,最后几大粮商一商量,还是抛售了吧,不然到时候真的血本无归啊。而且每天还要人力物力,储存等等。他们耗不起啊。他们想着把粮食卖给官府的粮铺,可是官府的粮铺就是不收啊,还说他们的粮库已经储存满了,他们自己还想着卖出呢。随后李东又派人乔装打扮一番,这次扮演成采购粮食的商人,准备运往草原。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几大粮商争先恐后的接触了这些购买粮食的商人。但是从外地购买粮食的商人说道:“你们这个价格太高了,如果按照这个价格,我们运到草原,也没有多少利润了,到最后等于白干,他们决定还是再等一等。粮食价格肯定还是会降下来的。”
随后的几天粮食的价格又暴跌了三成,很多百姓们都争先恐后的买粮,这可是他们这辈子都没有见过的粮价,比正常的粮价足足低了将近十倍呢!几大粮商一看,想着,如果老百姓这样买下去,粮食价格很快就会上来,他们决定在等等。但是赵庆涛怎么会让他们如意,随后又降低一成,买粮食,让官府粮仓对外就说,幽州康王的救济粮就要来了,到时候粮价说不定还得降。而且最近的一段时间,天气阴沉沉的,粮食也不好保存了,亏本大甩卖。经过两天的宣传。几大粮商终于坐不住了,于是赶紧找到那几个外地购买粮食的人,就按照现在这个价格,粮食全部卖给他们。就这样,几大粮食的粮食开始往外卖了,外地的商人买回来以后,就开始出北门,然后夜里军队偷偷出城,又给运回到太原城。可是粮商们储存的粮食太多了,外地商人根本就购买不了,于是孙连城知道,该他出手了,他让副将找到几大粮商,说他们需要购买一批军粮,几大粮商一听,赶紧就把全部的粮食都卖给了孙连城。孙连城派人整整运了十来天,才把粮食全部运回到仓库。足足有一百多万石。这下子,他们可不用再为粮食发愁了,现在发愁的是,粮食放在哪里?粮仓都装满了。等几大粮商卖出粮食以后,粮食价格又低迷了十来天,趁着雨季来临。才慢慢的涨上来,不到一个月,孙连城他们就把粮食价格稳定在以前的水平。经此一战,几大粮商再也嚣张不起来了。彻底老实了,早知如此,当初还不如做点好事,借给孙连城他们呢。而且他们现在也回过味儿来了,这肯定是官府设的局,专门给他们设的局。他们全部入套了。
经过一个多月的粮食价格战,太原城百姓们无不拍手称赞。在粮食价格战里,他们储存了足够的粮食,能够坚持到明年的收秋,这样下来,家家都有余粮了,日子也慢慢的好起来了。而孙连城他们,在粮食价格战中收获颇丰。花了不到百分之十的价格,买到了五年十年都吃不完的粮食。而且,在这个特殊的时候粮食可是硬通货,有了粮食,就可以大刀阔斧的修葺、兴建太原城了。而且彻底消灭了十几个粮商、奸商。
随后孙连城就开始了以工代赈的办法,加固城墙,挖深护城河,整理街道。等这些处理完以后。他又像李玉青那样,开始修路,修水库等等,这些工程,给一半工钱,另外的一半全部换算成粮食。这样让干活的百姓,工人,既有钱了,也有了粮食。随着人们生活的好转,太原城的商业也慢慢的开始恢复了,街上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但是孙连城觉得还不够,必须得大力发展。但是大力发展之前,他还要把营商环境给大力整治一下。以前那着富商大贾还有地主,虽然那几个粮商被他们整治了,他们也多少收到一点牵连。但是根本没有伤筋动骨。所以孙连城还得做个局,再惩治他们一番。随后,孙连城让赵庆涛,赶紧把临街商铺都修理好,并且重新装饰一番,然后尽快新建一条新的商业街。并且孙连城还说道,他们经营什么,咱们就经营什么,比他们的质量要好,而价格呢,则是比他们的低。要彻底打垮他们。
随后赵庆涛就开始积极行动起来,很快就见到了效果。刚开始那些富商大贾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但是过了几天,他们明白了,这就是冲着他们来的,现在傻子都知道,他们这些人在太原是没有好日子了。他们不傻,反而有很敏锐的商业和政治敏感性。以前孙连城求着他们帮忙,他们不愿意舍弃到手的利益。现在他们就要舍弃更多了。更不要想着以后作威作福,鱼肉百姓了。所以,很多富商大贾就开始处理手上的资产,准备重新找个地方讨生活。而有的乡土情节严重的,就索性不干了,直接回家养老了。他们知道,属于他们的舞台已经结束了。再继续做下去,非但一无所获,可能还会把家产都赔的精光。
经过孙连城这一系列的整顿,整个太原城蒸蒸日上,一片祥和,而且从太原城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