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矛盾激化
一天,王承恩在军营与几位将领共进晚饭。他巧妙地将话题引向杨嗣昌,对几位将领问道:“各位将军,杨大人治军严谨,真是我大明之福啊,不知你们对杨大人的治军有何心得体会?”
一位将领点头附和道:“是啊,杨大人确实英明,但最近军中似乎有些不安,不知王公公可有耳闻?”
王承恩心中一动,表面上却不动声色,问道:“哦?有何不安?咱家倒是未曾听说。”
将领们互相看了看,最终一位较为年轻的将领开口道:“我们听说杨大人最近与一些不明身份的人有所接触,似乎在谋划什么大事。”
王承恩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他认真的说道:“此事关系重大,各位将军若有所知,务必告知我,以免杨大人误入歧途。”
将领们纷纷表示会密切关注,王承恩心中暗自得意,他知道自己的计划正在逐步推进。
然而,杨嗣昌并未坐以待毙。他通过赵吉司的安排,得知了王承恩在军中的活动。杨嗣昌决定采取行动,他召集了几位心腹将领,秘密商议对策。
杨嗣昌在密室中对几位心腹将领赵吉司,李科,吴作青几人说道,“王承恩的举动越发的过分了,我们要准备好应对最坏情况的打算。”
将领们纷纷表示支持,他们知道这场较量不仅关乎杨嗣昌的命运,更是关乎他们每一个人的命运。
他们都是杨嗣昌提拔起来了,杨嗣昌倒台了,被清算了,他们也不可能有好结果。
而很快,王承恩就查到了杨嗣昌异常调动兵马的行为,认为这是杨嗣昌要投降张九真,背叛大明的前奏,担心杨嗣昌最后会突然对自己不利,于是王承恩选择先发制人。
王承恩秘密联系到了忠诚于朝廷的将领李贵,张让,让他们带兵在营帐外面把守,他则召见杨嗣昌,打算拿出圣旨,直接剥夺杨嗣昌的权力。
夜色深沉,杨嗣昌的军帐内灯火通明,几位心腹将领齐齐站在下面,他们面色凝重。
杨嗣昌环视一周,对他们沉声说道:“王承恩的动作越来越明显,我们必须做好万全准备。赵吉司,你继续监视他的动向,一有异常立即来报告。”
赵吉司点头应是,眼中闪过一丝决断,他道:“大人放心,我已安排了最可靠的人手,王承恩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我们的眼睛。”
李科皱眉道:“大人,我们是否应该先发制人?王承恩既然已经怀疑我们,不如趁他未有准备,一举将其拿下,然后扯旗造反。”
现在这样的乱世,造反已经是家常便饭了,没有像以前那样讳莫如深,当众说出来也不算什么大事。
吴作青摇头反对,他道:“不可,此举过于冒险。王承恩乃皇上亲信太监,若无确凿证据,我们贸然行动,只会落人口实,即便造反,到时也是师出无名,容易落下乱臣贼子的名声,于大业不利。”
杨嗣昌沉吟片刻,缓缓说道:“吴将军说得有理,我们不能轻举妄动。但也不能坐以待毙。李科,你负责加强警戒,决不能让人钻了空子。”
“是,大人。”李科抱拳道。
就在此时,一名士兵急匆匆地跑进帐中,气喘吁吁地对杨嗣昌说道:“大人,不好了,王承恩召集了一批将领,正在密谋什么,似乎要对大人不利。”
杨嗣昌眼中闪过一丝寒光,他陡然站起身来,语气坚定:“看来王承恩已经按捺不住了。我们必须立即行动。赵吉司,李科,吴作青,你们带领部下,随本官一起去见王承恩,看看他到底有何打算。”
几位将领齐声应诺,随即各自行动,不多时,杨嗣昌便带着赵吉司,李科和吴作青,以及数百名精锐士兵,直奔王承恩的营帐。
营帐外,李贵和张让带领的士兵严阵以待,见到杨嗣昌一行人,立刻上前阻拦。
李贵冷声道:“杨大人,王公公有令,任何人不得擅入。”
杨嗣昌面不改色,沉声回应:“我有紧急军情要向王公公汇报,事关重大,你速速让开。”
张让犹豫了一下,见杨嗣昌人多势众,他最终还是让开了道路。
杨嗣昌等人快步走进营帐,只见王承恩正与几位将领密谈。
王承恩见到杨嗣昌,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本想明天派人去召见杨嗣昌,没想到杨嗣昌却提前来了。
随即王承恩恢复镇定,冷笑道:“杨大人,深夜来访,不知有何贵干?”
杨嗣昌直视王承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