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长地说道:“学海无涯,你们要记住,学问是无止境的,只有不断求索,才能有所成就。”
学子们看着那数以百万计的书籍,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成为一名真正的学者。
黄道周开始给学子们讲解《大学》的奥妙,他深入浅出,将复杂的文学理论讲得生动有趣。学子们听得如痴如醉,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打断了黄道周的讲解。“黄先生,我有一事不明,还请赐教。”
黄道周抬头一看,是一个名叫马文斌的学子。
马文斌平日里沉默寡言,但学识渊博,深得黄道周的赏识。
“文宾,你有何疑问?”黄道周问道。
马文斌站起身来,恭敬地说道:“先生,我近日读书,对‘风骨’一词颇有疑惑。何为风骨?又如何运用在文章之中?”
黄道周微微一笑,“文宾,你问得好。风骨乃是文章的灵魂,是作者的精神风貌。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有文采,更要有风骨。”
他拿起一支毛笔,在纸上写下“风骨”二字,然后继续说道:“风骨如同人的脊梁,支撑着文章的骨架。没有风骨的文章,如同没有灵魂的躯壳,空有其表,而无其内。”
马文斌听得连连点头,“先生,我明白了。风骨乃是文章的内在精神,是作者的品格和气度。”
黄道周点头称赞,“文宾,你悟性极高。记住,文章不仅要写得漂亮,更要写得有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