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津的话充满了长辈的贴心,是真心实意的为她好。
何令颐听得明白,但她却畅然一笑,显然没有把这些问题放在眼中。
“面前之仇若不能得报,我心有不甘,大哥说的这些问题都不知道要何时才会发生,届时我还在不在这个世上都未可知,以我飘渺之未来,换面前可以报仇雪恨的实权,我愿意的!”
“不可胡说,什么叫在不在这个世上都未可知!你既已是何令颐,那就该行她的岁月之轮,绝不会是短寿之相的。”
好言一句三冬暖,听着海津的话,何令颐心中很是动容。
不过,有些事并非她能决择的,但机会既然放在面前,那她就不会任由其溜走,哪怕是要付出些惨痛的代价,在所不惜。
“好好,不短寿,不过太子那里我也讨了个巧宗,两年内东宫除了我,不会再入其他女子,所以我有足够的时间来报仇就是,等仇怨结束后,若我还是不想要这太子妃之位,太子自会安排我离开就是。”
“当真?”
“他以与祖父相交之情发誓,所以我信他。”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海津也无力反驳。
叹息一声,随后拍拍何令颐的肩膀就说道,“我原想着入了朝堂,可以帮你更多,但没想到还是迟了些,但愿天遂你心,让恶人终有恶报!”
“大哥放心,我绝不让他们苟活痛快就是!”
院子中溪水缠流,何令颐心如磐石,坚不可摧。
与太子亲谈过去三日后,就有一则消息从东宫传出,秋日大选取消了,这消息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让无数的达官贵人,或者为之计划了许久的贵女们纷纷侧目。
这秋日大选不开,就意味着她们再无机会入东宫。
三年后,多少水嫩的姑娘又要满年纪,哪里还轮得到她们?因此一时间,整个汴州城内四处都是哭得伤心之人。
平民百姓们虽然知晓发生了什么,但却不明白太子爷为何要这般做,各色消息自然铺天盖地的传来的。
有的说太子是孤煞投胎,天生就不通情爱,所以才会如此。
有的说太子心中早有良人,奈何其早逝所以无心经营后宅。
更有甚者还公然谈论起此事与刚怀孕的嘉美人有关,说她为了肚子里的龙胎安稳无虞,特意求了神佛护佑,所以神佛显灵就抽了太子的情根,才会让太子至今身边无一人相伴。
各种各样的传闻漫天飞,可是却无一人出来辟谣。
东宫的门,权贵们不敢去砸,但是宫里陛下的门,却如街口的店铺一般进进出出那叫一个热闹。
御书房,老皇帝头疼的厉害。
看着下面恭敬却淡漠的太子,真是不知道要怎么骂了。
“朕看就是太过纵容你,才会有今日之事,温皇后去了,朕念及你心中之痛所以不予强迫,才让你的大婚拖了又拖,可现在,你还是不肯选妃,你告诉朕,这次又是什么理由?”
“父皇,儿臣是不肯选妃,但是不代表儿臣不大婚。”
“你妃都没有,怎么大婚?你要跟谁大婚?跟朕吗?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老皇帝气的吹胡子瞪眼,恨不得下去把太子的脑袋劈开来看看。
“你才惹了瑾王府那么大的祸事刚平息掉,现在又要得罪一批肱骨老臣,朕实在不知道你究竟是何打算,这朝堂的安稳,你要是不要?”
老皇帝的话,太子听得出来是真心为他好。
可太子有自己的打算,所以站得笔直,等再抬头看向老皇帝的时候,眼神丝毫不惧,随后平静的回答了一句。
“朝堂安稳,自是靠忠臣良将,天下臣服,若是全在乎后宫与前朝势力的平衡,那非儿臣所愿,另儿臣心中已有太子妃人选,那便是大儒之孙女何令颐,如今就暂居在海伯侯府,父皇,除她外,儿臣再无中意之人,还请父皇下旨赐婚,儿臣年前即刻就迎太子妃入门!”
三言两语的就把老皇帝给惊讶住了。
何长章,此人他是知晓的,学问渊博但脾气古怪,他曾多次派人去南州想要接他到汴州来为大隆效力,可惜都被拒了。
儿子儿媳皆亡故后,还以为他是不是会深受打击,一蹶不振。
谁知他反而将唯一的孙女接到身边照顾,继续笔耕不辍的大开天下读书人之门,德行品劳无一诟病之处,这样的人家出来的孙女,做太子妃自然是没问题的。
只是,太子是什么时候看上的?自己竟一点消息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