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的注意,曹休再次挺身而出。
他率领本部人马,巧妙地多设旌旗,击鼓呐喊,制造出浩大的声势前行。
关羽闻报,果然率领大军前来应对。
曹休与关羽对峙,并未贸然进击,而是沉稳地坚守营寨,不时派出小队骚扰蜀军。
时日既久,关羽渐生疑惑,此时曹操主力已绕道奇袭后方。
曹休看准时机,忽然发起猛攻,关羽一时难以招架,只能暂且撤退。
荆州之战胜利后,曹操论功行赏,曹休功劳卓着,被擢升为中领军。
曹休上任之后,雷厉风行地整肃军纪,严格选拔贤能之才充实中军。
他时常回忆起自己曾经孤苦无依投身曹操帐下的往昔岁月,感慨万分。
如今能有如此成就,皆是主公的知遇之恩与自身不懈努力所致。
他决心更加忠诚勤勉,全心全意辅助曹操平定四海,以不负此生的远大抱负。
然而,曹操的勃勃野心引起了各方势力的联合对抗。
孙权与刘备结盟,意图共同抵御曹操的强大攻势。
曹操因此面临巨大的压力,不得不召集众将商议应对之策。
曹休进言道:“主公,如今孙刘联军士气正盛,锋芒毕露,我军切不可与之正面硬拼。
可先佯装败退,示敌以弱,再寻机断其粮道,使其陷入困境。”
曹操思索片刻,点头称善,对曹休的计策表示认可。
曹休领命而去,亲率轻骑悄悄迂回至敌军后方。
但孙刘联军早有防备,设下重重陷阱。
曹休不慎陷入埋伏,一时间箭如雨下,身边的将士不断倒下,伤亡惨重。
曹休奋力抵抗,心中深知一旦失败,曹操大军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危险境地。
正当危机时刻,曹操派来的援军如神兵天降般赶到。
原来曹操深谋远虑,料到可能有变,提前安排了接应。
曹休重振精神,与援军齐心协力,奋勇冲破敌人的重重包围。
经此一役,曹休深刻地认识到孙刘联军不容小觑,实力强劲。
他回营后痛定思痛,重新制定战略,力保曹操大军稳步推进,耐心等待更好的战机以破敌,曹操对他也越发倚重,视为心腹。
不久,曹操决定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展开决战。
曹休虽觉此举不妥,但曹操心意已决,难以更改。
大战当日,东吴周瑜巧用火攻之计,曹军顿时大乱,陷入一片火海。
曹休眼见火势凶猛,战船纷纷起火,心急如焚,赶忙组织本部兵马全力救援。
他一边奋力救火,一边声嘶力竭地稳定军心,高呼:“莫慌,随我突围!”
曹休率部奋勇作战,然敌军围堵严密,犹如铁桶一般。
这时,他发现一艘小船似有机可乘,便果断率亲信登上小船突围。
途中遭遇江东水军拦截,曹休挺枪力战,枪尖寒光闪烁,刺倒数人。
上岸后,曹休迅速收拢残兵,退回曹操主营。
赤壁一败,曹操元气大伤。
曹休安慰曹操道:“主公勿忧,胜败乃兵家常事,吾等只需休整兵马,养精蓄锐,以待再战。”
曹操拍了拍曹休的肩膀,叹气道:“此次多亏有你保存部分兵力,日后还需仰仗你重建我军声威。”
曹休抱拳应诺,眼神坚定无比,决心跟随曹操东山再起,重新谋划统一大业。
曹休开始协助曹操整顿军备,训练新兵。
他吸取赤壁之战的惨痛教训,建议曹操改良战船,增强防火性能,曹操欣然采纳了他的意见。
在这段时间内,曹休更是注重谋略的提升。
他深入研究孙刘联军的战术,苦心寻找其破绽。
一日,探马来报,刘备欲西进益州。
曹休立刻意识到这是分化孙刘联盟的大好时机。
他向曹操献计,暗中支持孙权争夺荆州之地,使孙刘联盟产生嫌隙。
曹操认可此计,命曹休秘密联络孙权。
曹休凭借出色的外交手段,成功说服孙权出兵荆州。
刘备得知孙权来袭,急忙回援,孙刘联盟内部矛盾因此激化。
曹操趁机再次举兵南下,曹休为先锋大将。
这次面对分散的敌军,曹休势如破竹,连克数城。
曹操大军顺利推进,曹休也因功被封为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