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得来的一切。
“这司马乂倘若最终因为缺粮而败北,我岂不是也要如坠深渊,跟着遭殃受苦?”
司马越在寂静的夜晚,独自在书房中踱步,心中不断地思考着自己的未来。
他的眉头紧锁,眼中闪烁着焦虑的光芒。
他深知在这权力的游戏中,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于是,他决定背叛司马乂,与殿中诸将暗中勾结,私自下诏免去司马乂的职务,并将其冷酷囚禁。
当有人试图救出司马乂继续作战时,司马越的内心充满了恐惧和慌乱。
“若是司马乂被成功救出,我必定会遭到他疾风骤雨般的疯狂报复。”
他的心跳急速加快,仿佛能听到那如鼓点般的声音在耳边回响。
他的双手不自觉地颤抖着,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在这极度的恐惧中,他决定痛下杀手,彻底消除这个潜在的威胁。
黄门郎潘滔的建议如同一根救命稻草,司马越毫不犹豫地采纳了。
他向司马颙部将张方秘密告知司马乂已被囚禁,张方闻风而动,将司马乂抓回营中,而后无情地将其烧死。
在得知司马乂死亡的那一刻,司马越的心中并没有感到解脱和轻松,反而被一种深深的罪恶感所笼罩。
他知道,自己的双手已经沾满了鲜血,再也无法洗净。
司马乂死后,司马颖趾高气昂地入城,被封为丞相和皇太弟,而司马越因那不堪的囚禁之举有功而加任尚书令。
此刻的他,虽表面上风光无限,如日中天,但内心却充满了矛盾和不安。
他享受着权力带来的荣耀和满足,但每当夜深人静时,他都会被噩梦所困扰,梦见司马乂那愤怒的眼神和指责的声音。
在邺城遥控朝政的司马颖愈发变得目无君上,任性妄为地任用亲信宦官孟玖,其骄横跋扈之举引发了众人如火山喷发般的强烈不满。
司马越在这混乱的局势中,看到了自己的机会。
“此乃我崭露头角、出人头地的绝佳良机。”
他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心中充满了对权力的渴望。
他决定讨伐司马颖,自封为大都督,率领十余万兵马,如汹涌潮水般裹挟惠帝亲自出征邺城。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
司马颖的部将石超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将司马越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
晋惠帝被强行掳回邺城,司马越则狼狈不堪,如丧家之犬般逃往下邳。
“我怎如此轻率轻敌,以至于落得这般凄惨悲凉的田地。”
他在逃亡的路上,心中充满了懊悔和自责。
他望着身后那一片狼藉的战场,泪水模糊了双眼。
他想起了自己出发时的雄心壮志,如今却只剩下满心的凄凉和绝望。
当他来到徐州,希望能得到徐州都督司马楙的收留时,却遭到了无情的拒绝。
司马楙那冷漠的眼神和紧闭的城门,如同一把锋利的剑,刺痛了司马越的心。
无奈之下,他只好如漏网之鱼般逃回东海国。
在归途中,他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与他作对。
回到东海国后,司马越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
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决策,思考自己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究竟走错了哪一步。
他知道,自己不能就这样沉沦下去,必须重新寻找机会,东山再起。
就在司马越感到绝望的时候,太宰司马颙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封他为太傅。
然而,司马越却心如明镜,他清楚地知道,这并非真心的赏识,而是一种政治手段。
“此时并非贸然出头的恰当时机,我需要如潜龙在渊般耐心等待更为有利的时机,方能一飞冲天。”
他婉言拒绝了司马颙的封赏,决定继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不久之后,张方挟持惠帝的事件给了司马越重新崛起的机会。
他抓住这个混乱的时机,毅然起兵。
司马楙见势不妙,内心被恐惧填满,只得乖乖投降。
司马越精心筹谋,部署自己的弟弟分别据守重镇,自己也被众人如众星捧月般推举为盟主。
这一刻,他的心中不禁有几分得意,仿若春风拂过心头。
但他也明白,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路还充满了挑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