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之必成祸患,留不得。”
声音坚定,如铁石一般。
曹操听后,缓缓点头,神色凝重。
吕布听闻荀攸之言,怒目圆睁,双目喷火,大骂道:
“你这谋士好生阴险,我本可为曹公征战天下,汝为何要害我性命。”
那声音如雷,充满了愤怒与不甘。
荀攸面不改色,神色,只淡淡说道:
“君之不忠,天下皆知,反复无常,背信弃义。
唯有死路一条,无可饶恕。”
曹操最终下令将吕布斩首。
荀攸望着吕布的尸首,心中暗叹。
他深知乱世之中,人心难测,险象环生。
唯有为主公扫除一切隐患,方能成就大业,安邦定国。
此后,荀攸更加尽心辅佐曹操,殚精竭虑。
曹操也愈加倚重荀攸,视若珍宝。
在逐鹿中原的征程上不断迈进,马蹄铮铮,旌旗飘扬。
不久,袁绍大军压境,如乌云蔽日。
曹操召集众将商议对策,营帐内气氛凝重,众人皆面色严峻。
荀攸进言道:
“今袁绍前锋颜良勇猛无比,锐不可当。
若正面交锋恐损兵折将,得不偿失。
可先派一支轻骑佯攻延津,虚张声势,吸引袁绍主力。
而后主公亲率精锐直取白马。
颜良不备,必可出其不意,擒之。”
那话语如明灯,照亮了众人心中的迷茫。
曹操依计而行,调兵遣将。
袁绍闻曹操攻延津,急调兵前往,如群蚁赴火。
曹操则迅速转攻白马,颜良大惊失色,仓促应战,手忙脚乱。
曹军将士受荀攸妙计鼓舞,士气高昂,奋勇向前,如猛虎下山。
颜良不敌被杀,血溅沙场。
袁绍闻颜良死讯,大怒,暴跳如雷。
又遣文丑领大军前来报仇,气势汹汹。
荀攸又献一策:
“文丑急于求成,心浮气躁。
可故意丢弃粮草辎重于路,文丑军必乱而争拾,此时出击可破敌军。”
那策略精妙绝伦,令人拍案叫绝。
曹操再次听从荀攸计策,布置伏兵。
文丑军见路上粮草,果然大乱抢夺,军纪涣散。
曹操率军杀出,如神兵天降。
文丑阵脚大乱,被曹军斩杀于马下,横尸荒野。
经此两役,袁绍军队士气低落,如霜打的茄子。
曹操则军心大振,如日中天,为之后官渡决战奠定了良好开端,胜券在握。
袁绍接连折损颜良和文丑两员大将,心中愤恨不已,怒火中烧。
发誓要与曹操决一死战,一雪前耻。
他命人严守粮草营地,如临大敌,以防曹操偷袭。
荀攸却看出其中破绽,目光敏锐。
对曹操:“主公,袁绍虽重兵防守粮草,但乌巢之地,其守军骄纵,麻痹大意。
可令徐晃领精兵伪装成袁军,悄悄潜入乌巢纵火。”
那声音低沉而坚决。
曹操大喜,神色激动,即刻命徐晃前去,那果断的决策显示出他对荀攸的信任。
与此同时,许攸前来投靠曹操。
军中将领多有疑虑,人心惶惶。
荀攸却力主曹操接纳,那坚定的态度令人信服。
说道:“许攸熟知袁绍军情,此乃天赐良机,不容错过。”
曹操遂信之,如获至宝。许攸告知曹操乌巢防备详情,荀攸据此完善计划,精心布局。
徐晃成功潜入乌巢,大火熊熊燃起,映红了半边天。
袁绍营中大乱,如热锅上的蚂蚁。曹操乘势发动总攻,势如破竹。
曹军在荀攸的精妙谋划下,大破袁绍。
袁绍兵败如山倒,丢盔弃甲,只能率领残部狼狈逃窜,如丧家之犬。
曹操大获全胜,站在战场上,望着胜利的景象,尸横遍野,满目疮痍。
感慨万千,对身旁的荀攸赞道:
“公达真吾之子房也。”
那赞叹声中充满了敬佩与感激。
荀攸谦逊低头,神色恭敬。
心中满是助主公成就霸业的欣慰,如春风拂面。
曹操回师许昌后,论功行赏自是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