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身体不复当年勇健,但威名犹在。
一日,孙权欲再次兴兵北伐。
朝堂之上,众臣意见不一。
有的认为东吴连年征战,需休养生息;有的则主张乘胜追击。
甘宁沉思片刻,出列奏道:
“陛下,臣虽老迈,但仍愿为先锋。
然如今北方局势复杂,不可贸然全面进攻。
可先派遣小股精锐探查虚实,再做定夺。”
孙权微微点头。
出征那日,甘宁披挂上阵,虽头发花白,眼神却依然坚定。
他率领一小队精兵深入敌境。
途中遭遇敌军埋伏,甘宁冷静指挥突围。
激战之中,他不幸受伤,但仍拼死奋战。
终于带领残部返回东吴营地。
孙权亲自探望受伤的甘宁,感激涕零。
甘宁抱拳说道:
“陛下之恩,臣万死难报。此次虽败,亦探得军情。日后再战,必胜无疑。”
此后,甘宁安心养伤,偶尔为孙权出谋划策。
他的事迹在东吴传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东吴将士,而他也在东吴安享晚年,一生传奇就此画上句号。
多年征战后,甘宁已至暮年。
尽管身体不复当年矫健,但他眼中的壮志豪情依旧未减。
一日,孙权召集群臣商议开疆拓土之事。
甘宁听闻,挣扎着起身,颤巍巍地走向孙权。
“陛下,老臣虽年迈,但曾力劝陛下攻破黄祖占据楚关,如今仍记得那一带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现可再遣一军巩固边防。”
孙权看着甘宁,满是敬重,
“兴霸将军所言甚是,只是将军年事已高,朕不忍再劳烦将军。”
甘宁单膝跪地,“陛下,老臣一生征战,只为东吴大业。此去即便马革裹尸,亦无憾。”
孙权动容,最终应允。
甘宁再次披挂上阵,率领一队精兵奔赴楚关。
一路上,他给年轻将士讲述往昔战事。
抵达楚关后,他亲自勘察地形,布防设阵。
敌方来袭时,甘宁指挥若定。
虽精力不如从前,但经验老道。
成功抵御敌人进攻后,甘宁站在城楼上,望着远方,露出欣慰笑容。
他知道,自己最后一次为东吴尽忠,此生足矣。
甘宁坚守楚关数月有余,期间多次打退敌军小规模侵扰。
然而,岁月终究不饶人,甘宁的身体越来越差。
一日,他预感自己时日无多,便将城中事务交代给副将。
夜里,甘宁独自登上城楼,望着东吴方向。
月光洒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他回忆起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从年少轻狂到纵横沙场,心中感慨万千。
次日清晨,将士们发现甘宁安详地坐在城楼椅子上,已然逝去。
消息传回东吴,孙权悲痛万分,下令厚葬甘宁。
东吴上下皆缅怀这位老将。
葬礼当日,许多年轻将士自发前来送行,他们发誓要传承甘宁的精神。
此后,每逢大战,总有将士高呼甘宁的名字冲锋陷阵。
甘宁虽逝,但他的英勇无畏永远融入了东吴的军魂之中,成为一段永不磨灭的传奇,激励着东吴子民不断奋进,守护这片土地。
多年后,东吴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敌军来势汹汹,人数众多且装备精良。
年轻的将士们虽奋力抵抗,但战况愈发不利。
就在军心开始动摇之际,一位小将站了出来。
他高举甘宁曾经用过的军旗,大声喊道:“甘将军在世时,面对再多艰难险阻从不退缩,我们怎能丢他的脸!”
士气瞬间高涨。
战场上,这位小将如有神助,运用甘宁生前传授的战术,带领士兵们顽强抵抗。
敌军久攻不下,开始心生疲惫。
此时,东吴援军赶到,内外夹击,敌军大败而逃。
战争胜利后的庆功宴上,人们纷纷谈论起这场战役。
有人说看到了甘宁将军的英灵在战场上飘荡,庇佑着东吴的战士。
从此,甘宁的传说更加神秘而令人敬畏。
每逢新兵入伍,都会来到甘宁墓前宣誓,要像他一样忠诚勇敢,保卫东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