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知江东局势艰难,决定亲率大军前往支援。
曹操大军到来后,文聘将自己对战局的分析详细告知。
曹操认可文聘的稳重策略,于是下令全军依此而行。
陆逊见曹操大军到来,知道硬拼不得,便不断用小股部队骚扰曹军粮道。
文聘主动请缨护粮。
他精心安排防御阵型,多次击退东吴劫粮队伍。
随着时间推移,江东地区气候多变,暴雨将至。
文聘建议曹操趁势水淹敌军营地。
曹操采纳,命文聘执行此计。
文聘暗中派人在上游筑坝蓄水。
待时机成熟,掘堤放水。
东吴军营大乱,曹军乘势出击。
陆逊虽极力组织抵抗,但终因仓促应战而失利。
曹操大军在文聘的助力下取得重大胜利。
曹操夸赞文聘智勇兼备,再次进封文聘为延寿亭侯。
文聘感恩戴德,表示愿永远追随曹操,为其平定天下贡献力量。
曹操班师回朝后,文聘继续负责北方边防之事。
一日,探子来报,说是边疆有异族人马蠢蠢欲动。
文聘立刻进宫面见曹操。
曹操听闻后,愁容满面,如今南方未定,北方若起战事,实非好事。
文聘见状,跪地请命:
“明公勿忧,聘愿领军前往边疆,定将异族人马挡回去。”
曹操凝视文聘片刻,缓缓点头。
文聘率兵来到边疆,安营扎寨之后,并不急于进攻。
而是派出使者前去打探虚实并尝试劝降。
异族人见曹军阵容严整,又有文聘威名在外,内部产生分歧。
部分将领主张议和,部分则执意一战。
就在他们争执之时,文聘悄悄率主力绕到敌后。
待前方谈判破裂,文聘从背后发起攻击。
异族人大乱,首尾不能相顾。
文聘大破异族,边疆之乱平息。
消息传至京城,曹操大喜,朝中大臣纷纷赞叹文聘之功。
曹操赏赐无数珍宝给文聘及其将士,文聘自此更是名震四方,成为曹操麾下不可或缺的重要将领,深受军民敬重爱戴。
数年后,曹操病重,朝廷局势动荡不安。
一些心怀叵测之人开始觊觎王位,企图在曹操驾崩后争权夺利。
文聘听闻此事,心急如焚。
他不顾边疆事务繁忙,星夜兼程赶回京城。
到京后,文聘径直入宫拜见曹操。
此时的曹操已奄奄一息,看到文聘前来,眼中露出欣慰之色。
曹操握住文聘的手,虚弱地说:“孤一生纵横天下,幸得卿这般忠臣良将。如今孤大限将至,只望卿能守护这汉家江山。”
文聘泪流满面,叩首道:“臣定万死不辞。”
曹操没后,文聘协助曹丕稳定朝政。
他以雷霆手段镇压叛乱者,凭借多年威望使各方势力不敢轻举妄动。
在文聘的保驾护航下,曹丕顺利登基。
曹丕感念文聘之功,欲给予他更高的官职和更多的封地。
文聘却推辞不受,他表示自己只求能继续为大魏守卫疆土。
曹丕尊重文聘意愿,令其依旧驻守北方边疆,以防外敌入侵。
文聘再次踏上北疆之路,继续书写他忠勇卫国的传奇人生。
文聘驻守北疆多年,期间外族忌惮其威名,不敢轻易犯边。
但岁月无情,文聘渐渐老去,身体不复当年之勇。
一日,他预感自己时日不多,便召集手下众将。
他环视诸将,缓缓开口:“诸君随我多年,守土有责。我死后,切不可懈怠,务必保卫大魏边疆安宁。”
诸将含泪应诺。
不久,文聘病逝。
消息传开,北疆百姓悲痛万分,自发为其建祠祭祀。
而远在京城的曹丕闻此噩耗,亦是哀伤不已。
他追封文聘为壮侯,谥号威。
文聘之子继承父业,带领将士们继续坚守北疆。
每次面临危机时刻,将士们都会想起文聘将军昔日的英勇事迹,从而士气大振。
文聘虽逝,但他的忠勇之名如同璀璨星辰,高悬于大魏的天空之上。
他的故事在民间代代相传,成为人们口中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