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筛选,而后开始艰苦的训练。
同时,他借鉴以前治理水利的经验,设计独特的防御工程体系,使边疆固若金汤。
几年间,他国忌惮邓艾威名,不敢轻易进犯。
但平静之下暗潮涌动,敌国暗中联合起来,打造庞大联军妄图一举击溃邓艾防线。
得知消息,邓艾镇定自若。
他早已做好准备,将计就计佯装不敌后退,诱敌深入至预设的包围圈。
待敌军全部进入,邓艾一声令下,伏兵尽出。
一时间箭如雨下,火光冲天。
联军阵脚大乱,被邓艾大军打得丢盔弃甲。
经此一战,邓艾彻底稳固了国家边疆,他的名字也永远镌刻在青史之上。
此时,钟会也在军中崭露头角。
他出身名门,自幼聪慧过人,熟读兵书,有着非凡的军事才能。
朝廷命他与邓艾各自率领一军,共同攻打蜀汉。
钟会年轻气盛,一心想要在这场战役中立下头功。
邓艾深知钟会此人虽有才华,但过于自负。
出征途中,他多次派人给钟会送去书信,提醒他不可轻敌冒进。
然而钟会却不以为意,认为邓艾不过是在故弄玄虚。
钟会的军队率先到达一处关隘,他不听副将劝告,执意强行攻城。
结果蜀军早有防备,钟会的军队伤亡惨重。
邓艾得知后,赶忙率军火速驰援。
他冷静指挥,巧妙运用战术,与钟会的残军合力破城。
钟会心中羞愧又嫉妒,表面上对邓艾感恩,心里却暗暗怀恨。
邓艾并不在意,只想着尽快拿下蜀汉。
他观察地势后,提出兵分两路奇袭的计策。
钟会见此计精妙,不好拒绝,但私下却更改了自己一路的进军路线,想要抢功。
邓艾不知钟会心思,按计划行事。
邓艾这路出奇顺利,一路披荆斩棘直逼成都。
而钟会那边却迷失方向,遭遇蜀军埋伏。
邓艾临近成都,本可等待钟会前来一起攻城,可城中百姓疾苦的景象让他不忍再拖延。
于是他果断下令攻城,蜀军抵抗不住,城门大破。
邓艾率先踏入成都,蜀汉就此灭亡。
钟会赶来见状,更加嫉恨。
他向朝廷诬陷邓艾谋反,朝廷听信谗言,派使者捉拿邓艾。
邓艾仰天苦笑,他一生忠心耿耿,不想竟落得如此下场。
但他不愿反抗,束手就擒,只是望着自己打下的这片土地,心中满是遗憾与不舍,一代名将就这样走向末路。
就在邓艾被押解途中,钟会的野心逐渐暴露。
他企图割据蜀地自立为王,便召集亲信谋划叛乱之事。
然而,钟会为人张狂,许多将士并不愿追随。
这时,一些曾受邓艾恩泽的蜀中旧部及百姓纷纷站出来为邓艾鸣冤。
他们收集证据,证明邓艾并无反心。
朝廷得知真相后,深感后悔,急忙派人追回押送队伍。
可钟会之乱已起,局面变得十分混乱。
押送邓艾的队伍也在乱中失散,邓艾趁机逃脱。
他并没有趁乱报复钟会,而是心系大局。
邓艾找到附近忠于朝廷的驻军,说明情况后,领军前去平叛。
钟会见大势已去,最终兵败被杀。
邓艾平息叛乱后,并没有居功自傲。
他再次回到京城,向皇帝表明忠心。
皇帝愧疚万分,恢复邓艾官职与名誉。
邓艾不计前嫌,继续投身于巩固国防的事业当中。
他将余生精力都放在培养新一代军事人才上,把自己毕生所学倾囊相授,希望他们能守护家国安宁,而他的英勇事迹也一直被后世传颂。
邓艾在培养新人之际,偶然听闻北方边境有异动。
据说有一股神秘势力正在悄然崛起,这股势力不同于以往的外族入侵,他们擅长奇特的战术,且行踪诡秘。
邓艾虽已年迈,但依然心系国家安全。
他主动向皇帝请命前往探查。
皇帝念及他的忠诚与经验,同意他随军前行,但叮嘱不可涉险。
到达边境后,邓艾发现这股势力竟是由多个流亡部落组成,他们被其他大国驱赶至此,为求生存只能抢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