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者的性质就变了,结果也就变了。
无论学者,还是民间,最大的争议是射向萨艾纳斯那支箭是谁所为,争来争去没有结果。这件事情确实很难有准确地结论。试想,在当时那种混乱的情况下,很难弄清楚是谁射出的,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但也有人像推理破案一样,只要看最后结果对谁有利,谁就是最大的嫌疑人,这种说法似乎有点道理。
很明显,受益最大的当然是三子比伦纳,但是,以比伦纳的能力和实力来看,他不可能是这场事变的策划者和实施者,这是显然的。那么最终的怀疑对象就只有艾斯亚,不论怎么分析或复原事情经过,似乎也找不出对艾斯亚不利的证据,他甚至说自己平叛有功。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没有实力的比伦纳,不得不履行萨艾纳斯的承诺,艾斯亚得到了巴吉鲁那和基南里达两座城池,实力再一次得到了增强。
不论学者的分析也好,民间传说也罢,人们总归还是小看了诡计多端的艾斯亚。自从那天晚上最后和萨艾纳斯商议后,他反复权衡利弊。事关重大,不得不慎之又慎。
他也知道,背叛国王是不义的行为,但如果国王已死,就没有承诺不承诺的问题了,不能以小义捆住了自己的手脚。其实他这是在为自己寻找借口,以求心理上的安慰。在具体操作上,他再三叮嘱部下,不能让摩索巴死在他们手里,不论是什么样的结果,弑君者都脱不了干系,只是做出积极配合就行了,坐山观虎斗。
他估算,萨艾纳斯失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最低的结果是摩索巴失败,萨艾纳斯成功,他坐收渔利。此为中策。当然,这还不是最好的结果。萨艾纳斯这个强人一旦得势,力量将更加强大,将来如何发展还不得而知。萨艾纳斯目前对自己的礼让只是他的权宜之计,一旦缓过劲来,就是一个难以应付的对手。
宁与羊作伴,不与狼为邻。
所以,还有一个最优的结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他坐收渔翁之利。也因此,亚德自始至终都紧跟在萨艾纳斯身后,当乙支达率军冲进宫城、一片混乱之时,亚德隐藏在一处无人注意的阴影里,尽全力拉开了弓箭……
此为上策。艾斯亚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