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脚下踩着的石板开始下沉,随着一阵隆隆响声,三人下降了丈余,石板停住了,眼前是一条直直的通道,通道壁上亮着灯。
“公子请。”苏明外公朝前伸手。
王羲之好奇地往前走,走了约两丈便到了尽头,苏明外公摁了摁壁上一石板,通道尽头又开了一门,眼前是一间秘室。
“请!”苏明外公再次伸手。
王羲之进去一看,秘室两边墙壁上各挂一灯,秘室前后左右上下六个面全是纯黑色,对面墙壁边立个一个奇怪的人形塑像。
这塑像两条胳膊自然下垂,有头,无脸。好像是一把一个完整的塑像从头到脚一刀切了下来,只留下后面的一半,中空。
苏明外公:“公子请后退着进入这人像,放心,没有丝毫危险,只是试试。”
内心好奇无比的王羲之微微一笑,心想,就算有危险我也要看个究竟,你爷孙俩究竟要弄个什么名堂。
他缓缓地后退,慢慢地把自己的身体嵌入到那中空人像中。
他惊奇地感受到,这中空部分与自己的身体完全贴合,包括两条自然下垂的胳膊,大小完全合适,这半个人像就像是比照自己的身体特制而成的半付贴身盔甲。
“怎么会这样?”他看着前面看着自己,面露满意微笑的苏明和他外公,惊讶地问道。
“公子坐坐看。”苏明外公说。
王羲之往下做坐势,这人像便动了起来,臀腿处弯曲,变成了一把舒服的椅子,胳膊处弯曲,变成合合适适的扶手。
“不错,这椅子不错。”王羲之说,说罢想站起来。
“公子请暂且别动。”苏明外公忙用手势制止,然后“啪啪啪”击了三下掌。
击掌声刚落,从门外进来八位衣着各异的老者。
“拜见假社长!”八位老者和苏明外公共九个老者齐刷刷地单腿跪地,朝王羲之拱手行礼,老人们的喊声在不大的密室里如雷般鸣响。
苏明也单腿跪地朝王羲之行礼,不过,他跪在一旁,没与老者们一起。
“社长——假社长?!”王羲之惊得从那人像椅里跳了出来,忙去搀扶地上的老者们。
“老人家们,快快请起,快快请起,你们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叫我假社长?什么社的社长?这从何说起,你们把我搞糊涂了。苏明,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他问苏明
苏明击了两下掌,外面进来两个黑衣年青,两人搬进十把椅子和一个小圆桌,九位老者和苏明十人沿墙壁而坐,中间圆桌上摆上十杯茶。
“王兄请坐,坐下听我慢慢说来。”苏明要扶王羲之坐到那人像椅里。
王羲之拒绝入座那把奇怪人像椅,而是就地盘腿坐在地上:“各位不给我一个满意的解释,我是不会再坐那个奇怪的椅子的。”
“好,老朽给王公子一个解释。”苏明外公说。
战国时期,墨家以“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成为世之显学。在百家争鸣时期,有“非儒即墨”之称。
后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墨家不合时宜而“消失”了。
可是,墨家只是从世人关注的目光中消失,而并没有消灭。
没有消灭的不仅是墨家的思想,更有墨家的信奉者,只是这些信奉者从“显”到“隐”。
墨子是唯一一个出身于下层农民的圣贤,墨家思想相当一部分来源于下层民众的思想,墨家从“显学”中消失后,一种墨家信徒隐身回了民间工匠之中,其中不乏最具奇思妙想的工匠。
另一种墨家信徒从“墨侠”演变成了江湖游侠。
除了这两部分之外,还有第三种更不被世人关注的墨家,这部分人对墨家思想有着根深蒂固崇拜的信念,他们既有侠肝义胆,又有高深学识,对世局及人情人心洞若观火。
这种墨家信徒与其说是不被人关注,不如说是他们不愿意被人关注,因为他们建立了一个秘密会社——黑土社。
黑土社的成员不多,但凝聚力超强,能量不小,他们主要由文、政、商、侠、匠这五种人士构成。
“黑土”二字成一字便是“墨”,故黑色是黑土社的“社色”。成员平时穿着与常人无异,但在社内重要活动时,均是一身黑色,长老会在做重大决策时,里里外外从头到脚的穿戴,都是统一制作的纯黑色,
黑土社的宗旨是“兴天下之利,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