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也被书吏刚才的举动震惊到了,刚才他也情不自禁地叫了好,这人嘴上说他是书吏,但显然不是普通的书吏,也可能根本就不是书吏,而是一个轻功和剑术高手。
这显然是对今日他在书会上飞纸行书这一“武书”的回应,说到底还是想证明天长“武”胜于大宁,“武”才是最直截了当的实力,绝不能让天长如此嚣张地耀武扬威,得把这口气争回来。
心念及此,王羲之起身说:“赐教不敢,王某也想在那样的大纸上写两个字,你若能用你的剑阻止我写出这两个字,我此生,从此以后绝不再提笔写字。”
“当真?”书吏两眼放光。
“当真!”王羲之嘴角撇出一丝笑意,轻轻而清晰的答道。
“挂纸!”书吏高喊一声,上来两个伙计,在横木下挂起一幅新的大白纸。
王羲之走到大白纸前,从腰间摘下小皮袋,从中取出那支五寸笔,笔尾有一环,他把右手食指伸入环中,将笔尾套在手指上。
书吏抽下之前插在木板墙壁上的剑,站到了王羲之的对面。
“这么小的笔,还没小男孩的雀儿大。”有人大声说。
“哈哈哈——”众人哄堂大笑。
只有中书令彭一大没笑,只面无表情地冷眼旁观着。
书吏也没笑,手握三尺剑,眼睛死死地盯着王羲之手上的笔。
王羲之伸笔去蘸墨,书吏的剑劈来挑笔,可迟了一步,那笔已蘸墨,在手指上转了个圈,随后,王羲之左臂一挡,身子一转,右手上的笔已经伸向白纸。
笔头落到纸上前,书吏的剑尖再一次劈向那支短笔,书吏想一剑将这笔劈断,看你还如何写字。
“当”一声响,金石相碰之声,书吏一愣,这笔管是铜铁做的。
书吏一愣时,王羲之腕臂挥动间,纸上已经出现一个字——“大”。
笔小字大,这一个字写完,笔上已无墨,王羲之再去蘸墨,书吏的剑再来阻挡。
二人你来我往,一个要写,一个要挡。
王羲之笔如疾风,书吏剑如闪电,众人的眼睛不知道该看笔还是该看剑,一笔一剑如两条恶斗的蛟龙,一会儿在砚台上打斗,一会儿在白纸上纠缠。
缠斗中,折纸上还是出现了一个宝盖头。
“宁——大宁”众人叫出声来,知道了王羲之是要写“大宁”二字。
“我让你大而无宁!”书吏叫着,更加快速地手、脚、剑并用,阻挡王羲之书写。
二人腾挪跳跃,剑来笔往,这哪里是在写字,这已经是在对打比武。
“大宁齐心!”王羲之抓住一个空档,随着他的叫声和手腕一划,宝盖头下有了个“心”,字完成了一半。
书吏看字已有一半,剑如狂风,更加疯狂地阻挡王羲之,之前他的剑只指向王羲之手中的笔,此时他的剑渐渐指向王羲之的身体。
众人全都屏着呼吸,看这一对龙虎争斗。
只听“叮当”两声响,只见王羲之手上的五寸短笔突然变成了两尺长,书吏和其他人一样,全都一愣。
就在这一愣间,王羲之大叫一声“大宁器重”,话音落,那“心”字下已多了个“皿”字,“宁”字已经完成八成,就差最下面一个“丁”。
书吏反应过来,再次把剑风扑向王羲之。
王羲之手上的笔变长后,更方便挡剑和蘸墨,他的笔在眼花缭乱的剑光中再次寻机蘸到了墨。
“大宁丁众!”王羲之喊声落,纸上“皿”下面多了个“丁”。
一个大大“宁”字完成。
“我让你大宁无头!”书吏气急败坏地狂叫着,剑尖伸向宝盖上面的那一点,他要剜去那一点。
书吏的剑刚触到那一点,王羲之猛虎般向前一扑,长臂一挥,手中的笔向那剑扎去。
“哧”一声响,书吏的剑被那支笔钉在了木板墙上,书吏要抽回剑,却抽不动,
剑被那支笔扎穿了,钉到了木板墙上。
所有人都呆了,书吏也呆立地上,手脚无措。
“不好意思,伤了你的剑。”王羲之朝书吏一拱手,拔出笔来,取下那剑,把剑面对着灯光,让书吏看。
书吏看着他的剑尖下一寸处有个小小的圆洞,灯光透过来,像嘲笑的眼神。
书吏从王羲之手上接过剑,拱手道:“不但没阻挡你写字,剑还被笔扎了个洞,在下认输,右将军,你这是什么神笔?”
“判官